杨修想了许久,才答道:“修祖喜公,诛项羽有功,而得高祖赏赐而起家!”
司马孚轻点一下头,说道:“也就是说,杨家在此之前,亦寻常百姓尔!”杨修虽然有些不愿承认,但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司马孚见到,笑道:“德祖兄何须如此,高祖亦泗水亭长矣,然他却能建立大汉!孚要说的是,在世家大兴之前,其实大都平民矣,这样跟寒门别无二致。有所区别的,仅仅在于,世家因为先祖之故,而先大兴尔。然先祖英明,并不代表后世子孙亦英明,各世家中,不肖之人多矣,反倒不如寒门子弟。这等无德无才之人,能身居高位,皆祖宗余荫。诸位若皆是寒门子弟,若有一无德无才之人,因为祖先之故,而其位在众人之上,诸位如何想?我司马孚,第一个不服!”
能被收入颍川书院中的人,不论世家还是寒门,都有一定的本事。而有本事之人,一般都不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听到司马孚这比喻,所有人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司马孚见着,笑道:“诸位皆是堂堂君子,若出仕为官,是宁愿与人比试才学德行,还是依靠家族之能为官?”
年轻人,总是心高气傲,听到司马孚所说,不少人就已经嚷道:“自然是比试才学德行!依靠家族为官,此小人之道也!”这话一出,很快就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
曹植见到,暗叹道:“果然,汉儒笃实。而且这世家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宁往直中取,不往曲中求的傲骨就摆在那里。科举制的出现,也的确只有这帮世家子弟肯自我革新才出现,寒门不是科举制产生的土壤!”
司马孚见到,重重地点头,目光落到陈泰身上,说道:“世家当如何自处?若是取士为官,当以公平考校之策。那么有能之人,为官之后为百姓谋福祉,亦可光耀门庭;而无能之人,即自败家门。若不想家门衰落,就须好学上进,为国为民,一切皆凭真本事,这便是世家自处之道!”
“这……”所有人听到,先是沉默,继而一片哗然。司马孚所提的问题,可以说是完全扭转世家多年来的生存之道。所有世家子弟听到之后,第一个反应便是不能这样。然而当他们仔细一想,又发觉司马孚所提,合情合理,更接近于圣人所言之道。反观他们,只为一己私利,而罔顾百姓,可谓与圣人之言背道而驰。
司马孚所言,引爆了世家内部的矛盾!自小所学的圣***道,所教导的处世原则与底线和家族利益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