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以后

第四章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去参加婚礼,首先要买车票,其次是一套行头,再就是份子钱。我利用中午的空余时间,骑车去车站买票,出发时间是10月1号早上7:00,花了110元。行头不必再买,有一套比较新的西装可以对付。至于份子钱,我决定送500元,应该不算太少吧。

准备妥当后,我就盼着国庆早点到来。闲下来的时候,总要算算离出发时间还有多少小时。一想到就要和那么多同学重聚首,我既觉得激动,又不免有些不安和紧张。终于到了9月30号晚上,我早早就躺下了,翻来覆去很久,才飘然入梦乡。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睡不着,睁眼盯着天花板,想象和老大见面会是什么样的场景。5点半闹钟响后,我起床洗漱,穿戴整齐,带上钱物和车票,出门了。去站台乘2路公交车,看见几个老头老太站在那,边说笑边等车。我不理会他们,向西张望,搜寻公交车的踪迹。投币上车,车上人不多,我单独坐一张位子。前排两个老头在高谈阔论。其中一个胖老头在吹嘘着自己做媒如何如何成功。我听了,笑而不语。

没等他吹完,我就到站了。穿过一条马路,宜兴汽车客运站出现在面前。到二楼候车大厅,才6点半。我百无聊赖地等了20分钟,不时看表。检票上车之后,事情变得简单。再过三个多小时,这客车将把我送到麋鹿之乡——大丰。

我的位子在客车中段,靠着窗。旁边坐着一个Cao外地口音的男子,我想他应该是在宜兴打工的大丰人。车上的男女老少,有的人说着大丰话,有的人说着宜兴话,还有些人用普通话在交谈。我始终沉默不语,思维已经切换到普通话模式。车发动了,几分钟后上了锡宜高速公路,向北驶去。

我不像车厢里其他人,选择合眼小憩,而是专注地看着窗外变换的风景。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射进车厢,携来暖意和光亮。道路上来往车辆众多,轿车、客车、货车夹杂在一起行驶。有时车流量太大,各种形态的车辆挤在一起。于是客车慢下来,像蜗牛一般爬行着,过好几分钟才得以疾驶。

过了漕桥镇,就进入常州地面,路边树立的广告牌上出现了“常州”、“武进”等字样。我对常州印象不深,没怎么来过。有好几个同学是这里人,已位居公司白领,她们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没等我细想,客车进入了无锡。客车没有进市区,而是从外围绕道而行。子宇哥在无锡小有名气,是个小老板。徐纯露远走丹阳,在那安家工作。林晨在某中学做语文老师。李心如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做人事助理…

客车之后又进入江阴。我想起了豪杰哥,如今他已为人父,在一家运输公司干活。过江阴大桥,到达靖江市——阿驰大帝。阿驰如今在苏大念研究生,在《社会保障》杂志上发表了好几篇重量级的论文,有一篇还收进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海松兄是他的校友,目前在做一个国家社科基金会资助的项目,跟随导师在苏南五市做调研。

客车越往北行,我的心跳得越剧烈。我的思绪也越来越纷杂,不断想起那些共度四年的同学。普哥在泰兴和人合伙,倒腾电缆、建材,发了大财。骏哥在北京闯荡,在某影视公司工作,参与策划精品电视剧《秦淮豪门》。阿包是常熟汽车城的金牌销售员,阿全在淮安一个村庄里当村官,可哥在盐城市总工会当公务员…客车沿着盐靖高速公路,一路北上,进入盐城地区,再上盐淮高速公路,最后抵达大丰市。

汽车驶进大丰汽车客运站,大家争先恐后下车,我却毫不着急,最后一个下车。踩在大丰的土地上,第一感觉是陌生。打量四周,第二感觉是亲切。这车站修建得还算气派,富有现代气息。此时此刻,无数人提着行李或空着手来来往往,嘴里说着不同的方言。有些人左顾右盼,寻找接他的人。有些人脸上挂着笑容,打着电话,通报自己到了。整个车站,充溢着热闹、喧嚣和活力。

我整整衣服,先去售票窗口排队。买好下午3点的返程票后,我转身融入人群中,跟随着别人的脚步,走出车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