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我穿着厚实的棉袄,顶着寒风,来到公交站台等车。昨晚查过公交线路后,我选择了一条换乘少、步行少的线路,只是耗时多一点。天冷,等车的人并不多。上了公交车,我坐到了后边的座位上,空位子还有好几个,再看看路上,车辆不算多。
行了一程,我下车,之后又挤上了另一辆公交车。人都坐满了,只好站着。公交车在陌生的道路上左拐右拐,两边的店铺已经开门营业了,路上走的小轿车、货车、客车越来越多,堵了好几次。几个路口都有交警在指挥,不时听到汽车鸣笛声。人行道上,虽然还没有形Cheng人群,但已有三三两两的市民在行走,隔一段路就能看见几个人。
越深入市区,上的人越多,加之又是节假日,公交车已经挤得严严实实。扫一眼乘客们,有人用苏州话在交谈,有人一边拉着扶手一边打电话,还有人在闭目养神。车厢里开了空调,加之人多又挤,如Chun天一般暖和。不过站得时间久了,我的腿渐渐酸起来,和一大群人挤在一块也难受,心里祈求能早点到目的地。
终于,听到了期待已久的报站声,我立马往外面挤,费力挣脱人群的包围,从后门下车。下了车还需横穿马路,走几百米才到观前街。
这观前街是苏州百年商业老街,改革开放初期被辟为步行街,经过几十年的扩建改造,其规模已相当可观,店铺林立,往来游客络绎不绝。有仿古楼坊,也有现代建筑。一座年代久远、屡经翻修的玄妙观更给老街注入几分文化意味。待到夜幕降临,一盏盏灯笼式的电灯点亮,霓虹灯绚烂闪耀,各具特色的摊点次第亮相,夜市宣告登场,熙熙攘攘许久才冷清下来。每逢周末,许多学子都会前来游览,品尝一顿美味,买几件心爱之物,踏着轻快的脚步行走在石砖路面上,那可真是一种享受。
穿过熟悉的牌坊式的西大门,走进同样熟悉的街道,一阵暖意涌上我的心头。离开短短几年,这里的一切我基本还认得。变化不是很大,只不过一些小店铺消失了,换成了新的店家,路两边的树木更加高大挺拔了。我无暇走进某家店铺,去打量是否还是老样子,还是会面要紧。街上人比较多,来来往往,小孩紧跟大人,情侣牵手说笑,老人蹒跚而行,很有市集的味道。
不多久,新华书店便进入我的眼帘。它的样子和几年前相比,没多少变化。我站在门口朝里面瞥了一眼,书架前已经有人在专心捧读。离10点钟只有十几分钟,很快就能见到张毅,用不着进去消磨时光了。于是,我立在路边,漫无目的地看来来往往的路人,没一张熟悉的面孔。
终于,张毅来了,老远就向我招手。当他走到我面前后,我仔细打量他:比前些年稍微胖点,脸庞更红润,额头依旧那么高,漂亮的小胡子,穿着时髦的大衣、合体的西裤,还有一双黑色皮鞋。整个人看起来,成熟、稳重之中还带着阳光的味道。
他拍拍我的肩膀:“冲哥好啊!几年没见面,我真的很想你。视频聊天远不如当面聊天痛快!今天能见到你,我很高兴。哎,这回我是主人,你是客人,一切费用都由我买单。咱们叙叙旧,品美食、看风景、逛商场。”
我有些激动,但还是很拘谨:“好。我早就想来看你,工作太忙,一直没机会。能见面确实是好的。我们…我们现在去哪里?”
“这会离吃饭的时间还早。我们就沿着街道走走看看。你说好吗?”
“行,我随便。”
我们沿着街道往东走,边走边聊。张毅并没有问起我的近况,也没像导游一般给我讲解街上店铺的故事,而是谈起他的一些打算,发表对经济形势和投资理财的看法,还给我讲了几个笑话。我要么微微点头,要么连声说“是”,基本是听他讲,偶尔插几句个人的见解。他说的那些,我多半不熟悉、没听过,感觉很新鲜。
沿街观光的同时,张毅还引我去几家服饰专卖店和人民商场看看。他和营业员聊得很热乎,仔细询问他想知道的商品信息。看他谈吐自如,举止洒脱的样子,我由衷地佩服他,自愧不如,同时深感呆在一边很不协调。
他是个聪明人,很快意识到这样可能冷落我。他回过头,轻声问:“对了,你那边的步行街商铺和这里相比,怎么样?”
“当然差远了。宜兴的蛟桥步行街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商铺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很不够,数量和规模都不及观前啊!这些年有进步,但问题还是不少,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哦。早晚我要去你那里玩一趟。”张毅点点头,“你可要好生招待哟!”
“会的、会的。”
“不说这个了。我真有点饿了。我们吃饭去!去松鹤楼,我前几天在那订了一桌饭。那可是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供应正宗的苏帮菜。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你从没去过吧?”
我有些惭愧,老实地答道:“没去过。我大学四年只来过观前三四回,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这里的美食我根本没有尝过。如果你不说,我连松鹤楼都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