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伦茨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决定重新运行一下这个程序的一部分。
不过为了节约时间。
他并没有从头运行这个模型,而是从运行中段的某一时刻作为初始点来运行。
熟知数值运算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程序不变,初始点又是来自上一次运行结果。
那么理论上不管再运行多少次,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一次却不同。
当时洛伦茨的二次运行结果和上次大相径庭,偏离得毫无规律。
就好像这个结果是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程序一般。
最早经过仔细的核查,洛伦茨发现他把一个数据在抄写过程中简化了两个小数点。
就是这么一丢丢偏差,导致了运行结果的截然不同。
最终洛伦茨在63年提出了赫赫有名的混沌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蝴蝶效应的那句话: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当然了。
需要解释的一点是……
这句话的本意其实并不是说【蝴蝶的翅膀引发了风暴】。
而是……
【引发风暴的原因太复杂了,以至于我们需要知道每一只蝴蝶的翅膀,才有可能预测这个结果。】
而混沌理论的出现,则彻底将物理界推向了另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