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收到条子的那天,赶上她老人家心情不好,正想找个人撒上一通邪火呢?那可能就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了。
一想之下,崔耕多少还是蛮忐忑的,不知道这圣旨中到底传来了什么天子旨意。
此时,那个尖利的声音已然靠近,不断喝道:“快!快!谁敢挡了某家的路,小心你们的脑袋!十万火急!谁快带某家见江都崔县令?”
“这个阉奴,还挺横啊!”武攸绪冷哼一声,冲外围侍卫喊道:“来人,将那厮给本王带过来!”
“是!”
功夫不大,一个头戴硕大的斗笠,身着蓑衣之人,被几名侍卫带到了武攸绪的近前。
“奴婢参见安平王!”
“起来吧。”
等着那头戴斗笠的太监起来,武攸绪就劈头盖脸问道:“本王问你,这圣旨可是因为崔县令私犯禁屠令之事而下的?”
太监道:“正是哩!”
“胡扯,一个六品县令犯了禁屠令,何至于让陛下亲自下旨降罪?依照朝廷惯例,像崔县令这种地方官员无论是功过赏罚还是升迁贬谪,应该都是由尚书省吏部考功司负责,怎么需要陛下下旨?你真当本王不通朝政?说,是不是你这阉人弄权,想要下来地方借机勒索?”武攸绪大喝道。
“我的天,这可是冤死奴婢了!”
那太监冒雨前来宣旨,本就一身狼狈,现在被安平王武攸绪这么一说,真是委屈啊,不过又不敢冲武攸绪发货。他只得耐心解释道:“奴婢可没那个狗胆,安平王说得没错,依照往常,的确应该是尚书省吏部考功司下得赏罚升贬行文。可这次,确实是陛下亲自下的旨意,对崔县令进行责罚。”
“那陛下因何破例?”
“因为陛下说,此事关系到天下禁屠大计,陛下认为应该明文下旨,以儆效尤!”
以儆效尤?
完了!
这四个字足见武则天的愤怒和决绝啊。
私底下又是一片嗡嗡交头接耳之声。
崔耕本来多少有些倚仗的心,也莫名悬空了起来。
武攸绪也是暗道,看来崔县令这私犯禁屠令一事,委实惹怒了陛下啊,今日此事恐怕是无法善了啊!
他和崔耕今天也才第一次见面,官秩和地位有相差这么多,要说二人之间有什么情谊,那是纯属扯淡。
不过武攸绪和武三思武承嗣哥俩不一样,不爱争权夺利,更不爱治理民政,除了潜心修道向往长生之外,没有啥特殊的爱好,是武家子弟中的奇葩。
崔耕今天无论是蒸骨验尸之法,还是不惜以死相抵为民请命,都颇对他的胃口。
所以,眼睁睁地看一个好官身首异处,他心中也是颇为不忍。
该有什么办法,为崔二郎寻得一线生机呢?
武攸绪心思电转下,干笑一声,突然对那太监前倨后恭了起来,温言道:“原来如此啊,看来是本王错怪这位公公了。不过,风雨未歇,又是在荒郊野外,此时宣旨,未免有对陛下有不敬之嫌。不如公公随本王一起回扬州城,沐浴更衣,好好休息一番,再行宣旨?”
谁知那太监却并不买账,回道:“王爷之命,奴婢本应听从。只是临来之前,陛下特意交代,关系到天下禁屠大计,见人即宣旨,不得无故拖延。”
好吧~
武攸绪暗叹一声可惜,崔县令啊,本王是帮不了你了。一旦这圣旨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孟神爽等人的面前宣读出来,那旨意就算传达,便要立即执行了。到时候想要挽回也难啰,君无戏言呐!
他本来还想将圣旨请回自已府邸中,再看看有什么斡旋之法帮崔耕一把。现在看来,是无计可施了。
武攸绪只得轻叹一声,道:“行吧,公公请自便!”
此时已经云收雨歇,那太监才从身后的包袱中,拿出一份圣旨,道:“江都县令崔耕接旨!”
“微臣在!”
崔耕强打精神,按照礼仪跪倒在地。
圣旨一出,如天子亲至,附近官员百姓乃至安平王武攸绪,皆跪。
崔秀芳也预感到不详,趁机紧贴着崔耕跪下,低声道:“奴家说话算话,皇帝真的下旨要你的命,我就护着你杀出去。我这条命是你救的,大不了再还给你也就是了。”
杀出去?
崔耕苦笑一声,低声警告道:“莫要胡来,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此时,那太监宣读圣旨的声音已经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