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737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他耍了个小聪明,没有称呼崔耕义父,而是直接叫爹爹。
崔耕也难得糊涂,他收安禄山为义子的目的并不单纯,主要是想把安禄山留在身边,不给他兴风作浪的机会。
崔耕道:“起来吧,你以后就是本官的儿子了。来,这是本官给你的见面礼。”
说着话,他将手上的一个玉韘取了下来,交给安禄山。然后,又从袖兜中取出来几颗金豆子,交给了安思顺等人。
所谓韘,就是扳指,到了清朝演变为一种装饰品,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一种射箭时保护手指的工具。
崔耕手上的韘当然价值不匪,安禄山又是跪倒磕头,道:“谢谢爹爹,谢谢爹爹。呃……孩儿既然姓了崔了,再叫轧荦山,不合适吧?还请爹爹赐名。”
“那你以后就叫崔禄山吧。”
“是,孩儿以后就叫崔禄山了。”
然后,崔耕又问了一下,安禄山等人的现状。
原来,安禄山现在大概是周岁六岁,虚岁八岁,只是长得又矮又胖,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略小。
安禄山的便宜父亲安延偃,乃是一个突厥小部落的贵人,这四个小孩之前的日子过得也还算不错。
只是这次,同俄特勤和阙特勤出征突骑施,将部落中的青壮抽调一空,让一些马匪找着了机会,将整个部落给屠了。
四个孩子侥幸逃脱,生活无着,偶然间来到了拂云祠,遇到了崔耕。
从那天开始,崔耕等人就在拂云祠安顿下来,等待朔方军。
事实上,在临出京之前,皇帝李显下旨,宰相宗楚客副署,门下给事中李邕签字,崔耕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朔方军大总管了。
所谓朔方军,全称为朔方道镇军。
朔方道下辖灵州、盐州、丰州、胜州、夏州等十八州,乃是大唐对抗突厥的最前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