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武则天代唐而立,为了证明自已的帝位乃是天赐,就给李君羡平反了。李君羡的后人,也因此得到了魏州一百封户。
在这帮有封户的高~官贵戚中,李用良的权势是最低的那一类的。
崔耕冷笑道:“好,李用良,有胆色!你那一百封户的赋税尽管去收,本官绝不阻拦。但事先声明,这安东都护垦殖公司的份子,你可就没有了。”
李用良脖子一梗,道:“我不稀罕!”
崔耕也不理他,道:“还有其他人愿意退出的没有?放心,本官绝不强求。”
“……”没人敢出声。
崔耕是谁?人送绰号“点金圣手”,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别人在安东都护府的土地上赚不着钱,他可未必!
别看刚才大家鼓噪的厉害,那不过是漫天要价的一种手段罢了。若真让大家放弃这个机会,还真舍不得,。
李用良当即有点傻眼,道:“你……你们不是都不看好这些份子吗?怎么……怎么……”
崔耕接话道:“怎么都不肯出头?告诉你,因为说是一回事儿,做是另外一回事儿。实际上,大家对本官这个安东垦殖公司,都颇感兴趣哩。”
台下有人道:“崔相您就别卖关子了。这安东都护府的土地,到底怎么赚钱?”
“安东都护府那些无主之地,可是好地方啊!”崔耕循循善诱,道:“因为人迹罕至,那里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之谚?大家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就是随便扔出一根棍子,就能打倒一个狍子,随便用水瓢一舀,就能舀出一条大鱼来。做饭的时候,因为野鸡太多,慌不择路,自已就跑进饭锅里了……至于安东都护府的土地,更是非常肥沃,那黑土地,简直抓一把土,都能攥出油来……”
崔耕口舌便给,这么一吹,还真把台下之人深深地吸引住了,脑海中泛起安东都护府物产极其丰富的景象。
当然了,这离着大家决定投资,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待崔耕讲完了,李用良马上就质疑道:“拉倒吧!安东都护府要是真有那么好,为何没有百姓安居在那里?这年头,谁比谁傻多少?”
“你这话倒是有些见地。”崔耕微微一笑,道:“那些无主之地之所以没人居住,主要是因为有个非常明显的缺点:非常寒冷,不利人居。但是,本官既然开这个安东都护垦殖公司,自然有对付寒冷的法子。”
“到底是什么法子?”
崔耕伸出了两根手指,道:“对于寒冷,无非两条解决之道,一为穿,二为住。赶巧了,在这两点上,本官都有法子。”
说着话,崔耕轻拍了两下手,道:“带上来!”
“喏!”
封常清应了一声,扛着一个大包袱,走上台来。将包袱打开,却是几件粗麻布做成的棉袄,还有一些棉花。
这年头已经有棉布了,不过棉花纺线太耗人工,产量极低,其价格比丝绸还高。
有些人是认得棉花的,道:“崔相弄这些棉花干什么?难道要用棉布来御寒?先不说成不成,那也太贵了吧?”
“非也,非也。”崔耕摇头道:“本官用来御寒的,并非棉布,而是棉袄。所谓棉袄,就是一种里外皆用麻布,中间填充棉花的衣物。来,谁试试本官这棉袄好使不好使?”
第1013章 棉袄与火炕
在场的都是达官贵人,自重身份,自然没人肯试。
但他们都有仆从在外等候,功夫不大,就找了几个青衣小厮登台,换上了棉袄。
其时正是四月份,在魏州,杨柳不过刚刚发芽而已,气温相当低。
那些仆从换上棉袄之后,简直不舍得脱下来了。
在这个时代,人们是如何御寒的?对于富贵人家来讲,无非是多穿几件衣服。或者穿上“裘”,也就是羊皮、狐狸皮、貂皮等制成的衣物。
但是不那么富裕的人,就只能穿“袍”了。
没错,就是那个“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的袍。这种袍,外面是麻布等各种布帛,里面装的……不好意思,主要还是麻。
在保暖性方面,棉花甩开麻十条街都不止。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小厮们脱了麻袍,换上棉袄,当然很快就了解到了棉袍的好处。
“这玩意儿好,真暖和啊!”
“不仅暖和,它还轻省呢!”
“就是不知这棉袄贵不贵,真想买一套啊!”
……
听了这几个青衣小厮的话,台下之人更是激动,眼睛简直能放出光来。
一个原因是,这几个小厮的主人,是被大家推举出来的,绝不可能作假。看来,棉袄御寒,真的非常可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