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家对崔耕简直太佩服了。棉花大家都知道啊,怎么就没人想出来,用它填充御寒呢?这崔二郎简直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人群中马上就有人问到:“敢问崔相,这棉花到底好不好种?亩产多少?”
崔耕道:“棉花种植起来不难,比麦子对土地的要求还低,大该……一亩地能产一百多斤吧。”
“一百多斤?造二十套棉袄棉裤都没问题?”
“确实如此。”
还有句话,崔耕没说出来,这才哪到哪啊。现在棉种不好,才只能产一百多斤。到了后世,棉花的亩产可是在五百斤以上。
但是,仅仅亩产一百多斤,就足够这帮子唐朝土鳖振奋不已了。这意味着,至少在穿着上,汉人有了在安东都护府扎根的条件。
稍顷,崔耕又给大家介绍了,如何在“住”的方面御寒。
这个法子也谈不上多么新颖,当初上古先民用“火窝子”御寒,就是火炕的原形。
现在崔耕依照后世的记载,将火炕的成熟模样拿了出来。
也别看这点小小的改进,现在生活最北边的民族,就是粟末靺鞨人(女真人的祖先)。
粟末靺鞨人的御寒措施,就是打洞。他们不盖房子,而是像挖菜窖一样,挖一个洞住进去,冬暖夏凉。
当然,住在洞穴里,舒适是远远谈不上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粟末靺鞨人中“穴深为贵”,就是说,洞穴越深越大的人越尊贵。因为洞穴大了,燃起火来,可少烟醺之苦。
直到宋朝,火炕的技术传入女真,他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建造房屋。
“稳作被炉如卧炕,厚裁棉旋胜披毡”,正是有了火炕和棉袄,女真人才算真正在东北地区立足,以至于席卷天下建立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