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朕的机会……终于来了!”
李隆基得到了崔耕送来的八百里加急,顿时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大笑出声!
不过,他马上意识到不对,收敛了笑容,道:“来人,给朕拿两根葱来。”
“拿葱?生的还是熟的?”小太监莫名其妙。
“当然是生的,快去,快去。”
“是。”
功夫不大,生葱取到,李隆基将葱撕开,强忍着不适,在眼睛上擦了两下,才泪如雨下。
他心中暗忖,没办法,朕真是太高兴了。要不然,以我的本事,又何须道具?
然后,他吩咐道:“请朕的宰相们来。”
“遵旨。”
一刻钟后,李隆基的宰相们陆续进了甘露殿。这些人分别为:魏知古、张说、姚崇、宋璟以及张九龄。
原来的宰相刘幽求,早就在官场倾轧中败给了姚崇,被贬官出外了。
李隆基原来用陆象先为相,是为了安抚李旦的旧部。后来朝政稳定,当然也就让他去外地当刺史,把宰相的位置腾出来。
朔方无事,宋璟被招入朝中,复为宰相。
魏知古投靠李隆基较早,又对姚崇一向尊敬,虽然才具不足,但仍然得以上位。
张九龄则是纯属新贵,算是李隆基一手提拔起来的人。
“大家都看看吧。”
李隆基一使眼色,小太监将崔耕的奏章从御案上拿走,供大家传阅。
“太上皇!”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吧,众宰相一见这个奏章,就纷纷跪倒在地,痛哭流泣,痛哭不止,如丧父母。
按说这时候,李隆基就该问问诸位宰相的意见,再做最后的拍板。但他此时心潮澎拜,委实难以遏制。
待众宰相的声音渐低,他轻拍了一下几案,恨声道:“父皇好好一个人,怎么会病死?分明是被崔耕那奸贼给害死的!传朕的旨意,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朕身怀国仇家恨,要尽起全国兵马,踏平岭南道。”
第1309章 剑拔弩未张
宰相们心说,崔耕是缺心眼了,才会想李旦害死。天下哪有长生不死之人?恐怕最不想李旦死的就是崔耕,最想他死的就是你这个乖儿子李隆基。
但是,尽管是真么想的,李隆基都把“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拿出来了,谁敢乱说话啊?
张说见机得快,道:“自古出兵,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微臣不才,愿写一篇檄文,晓谕天下,令天下的忠臣义土共讨崔耕这乱臣贼子!”
姚崇道:“这调动兵马之事,微臣兼理兵部尚书,当仁不让。”
张九龄道:“微臣为户部尚书,当尽力筹措粮草军饷,供大军使用。”
魏知古道:“微臣主管工部,但凡朝廷兵马兵器不利,甲胄不坚者,唯微臣是问。”
四名宰相相继表态,李隆基斜眼撇向宋璟道:“宋相,你说呢?”
宋璟之前和崔耕多次合作,关系不错。他知道李隆基在怀疑自已,慨然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微臣当然赞同陛下平定岭南道。”
“好!”
李隆基龙颜大悦,道:“既然诸相意见一致,那大家就依计行事吧。此番我大唐重归一统,诸君必定名留青史。”
众宰相齐齐跪倒在地,道:“愿为陛下效死!”
……
……
其实不只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明眼人都看得清楚,随着李旦之死,崔耕失大义。朝廷定会尽起大军,除此心腹大患!
李隆基兵强马壮,以君伐臣,以天下敌一隅,胜算恐怕高达九成以上。
崔耕除了乃是当世名将之外,简直毫无优势,胜算着实不大。
还未开战,胜负已然分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