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众人询问这十余万俘虏如何处置,刘衍说道:“就按照本公之前所说,命西北都督府驻防军第七营将士辛苦一趟,将这十余万部众押解到瀚海都护府去,交给都督许铭处置。”
“需要注意的是,从这里到瀚海都护府路途遥远,路上只要是有人逃跑、反抗,一律格杀勿论,不要心慈手软!”
“是!”
西北都督韩秦当即领命,随后便准备下去部署。
“这十余万俘虏路上所需粮草,由沿途州府负责提供,随后由瀚海都护府负责偿还。”
“等到这些俘虏抵达瀚海都护府之后,由都督许铭全权负责安置,先让这些俘虏服苦役三年,三年之中表现良好,便列入归化监视名单,三年之后表现优异,才能取得大明百姓的资格!”
刘衍所说的也是此时大明民政部的相关条例,众人都是非常清楚的,刘衍也只是提醒一番,随后还会给都督许铭专门写信下令的。
这时都督汪博问道:“阁老,是不是将西海的捷报向嘉峪关和西南两个方向通报一下,以便提升大军将士的士气?”
刘衍思索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当然!不但要通告两边的将士,还要让沈拓和魏汉想想办法,将消息扩散出去,以动摇固始汗和叶尔羌汗国的军心士气!”
第七百二十二章 怯战
八月初四,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讨赖河墩,是大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在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
大明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不久,九眼泉地区平地而起一座黄土夯城,周长二百二十丈,高两丈,宽一丈,这是嘉峪雄关的最早雏形。
随后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