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

第一八六二章 为未来投资(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此时,俄军已从三面向这里攻来,还架起大炮向河面猛轰。许多贵国士兵情急之下跳进河里泅渡,然而河水太冷了,这些人很快被冻僵。据说第二年河水退落后,在河道上露出了约一万两千多具贵国士兵的尸体。极度混乱中,拿破仑皇帝的近卫军拼死阻击俄军,保护着拿破仑退过别列津纳河。贵国后卫部队过河之后,立即将桥焚毁,总算逃脱了俄军的追击,此时河的东岸还留下了一万多掉队的贵[***]队,除了冻饿而死的外,都成了俄军的俘虏。

“拿破仑到达立陶宛后,将部队交给了部下统领,自己轻装经华沙赶回巴黎,就此结束征俄战争。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战中,拿破仑的侵俄大军死伤被俘近五十万人,其中有贵[***]队二十余万,损失大炮一千多门,马匹十万多匹。此后,横垮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帝国就此分裂了!”

听到法国人心目中的骄傲拿破仑的范例,让.穆兰陷入一阵深思,过了许久,他才疑惑地说道:

“诚然,伟大的拿破仑皇帝陛下在俄国遭受了可怕的失败,但现在不同于一百多年前,那个时候连个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而进入工业化时代的苏联,境内却有着大量铁路与前线联通,还有数量众多的汽车输送物资装备,既然希特勒苦心积虑发起苏德战争,没有理由不准备充分吧?”

安毅摆了摆手:“事实上,现在的补给问题,比起当年还要复杂和严重得多。看看当初拿破仑元帅部队里有多少大炮?再看看现在德国有多少坦克、装甲车、卡车和大炮投入前线作战中?每一天的粮食、燃油、弹药消耗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仅仅依靠铁路运输,根本无法满足前线的需求!、

“而且,自前年入侵波兰以来,德[***]队进展都太过顺利了,希特勒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会在严寒的冬天打仗,而且坦克、装甲车和汽车,都没有准备专门针对严寒天气的燃油添加剂,一旦在冬季来临之前无法解决战斗,迎接他们的将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惨败!

“外长先生,请注意,这就是戴高乐将军和您领导的‘自由法国’的机会,只要你们能够抓住时机,大肆宣传德国人的失败,想必那些麻木的民众,就会觉醒起来,投入到正义的解放事业中来,而那些殖民地的官员,就会考虑自己的退路,主动选择与你们接触,到时候就满盘皆活了!”

让.穆兰眼睛睁得大大的,越想越觉得安毅说得有道理,脸上的神色越来越兴奋。

安毅继续说道:“为了表达对戴高乐将军的支持,我决定赞助一批资金和武器,不知道贵方现在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让.穆兰不知道安家军从法国得到大量黄金,更不知道法国引以为傲的海军舰只,现在大部分都成为了安家军海军的主战舰只,他对安毅的慷慨大度非常感激,立即把“自由法国”的情况原原本本道来。

戴高乐创立“自由法国”后,得到了旅居英国的法国人团体的帮助,“法国学院”从一开始就在拉长索拉教授的主持下,向戴高乐靠拢,“法国联盟”的戴曼和蒙莎小姐,向戴高乐宣示效忠,“法国研究学会”图书馆给“自由法国”提供工作所需的文件和材料,“法国志愿军之友”和在英国的“法国战斗合作委员”给戴高乐以大量帮助,“自由法国中心招待站”,则负责接待从法国来的侨民。

去年六月,随着法国战败,戴高乐便开始着手争夺在英国境内的法[***]队的领导权。

由于法国和英国曾经以“侵略者”的身份远征挪威,在伦敦设有一个联合军事指挥部,以及一个阿尔卑斯轻装备师,还有海军的一些舰只,以及舰只上的数千官兵以及上万名水手。此外,还有几千名从敦刻尔克撤退下来的伤兵,但是,其中大多数人都急于回到法国。

经过再三努力,戴高乐终于争取到了法国外籍兵团指挥官马格林.维纳勒中校和其助手科尼格上尉,参谋部及行政军官德康查上尉和德瓦林.迪谢尔上尉,基层指挥员科威特.达上吕上尉、维策尔中尉、莫科斯中尉和约登少尉等人支持,有几营官兵选择投靠戴高乐。

同时,有三艘小军舰的军官和水手宣布加入“自由法国”运动,后来海军中将穆兹利埃也选择加入,使得戴高乐第一次有了一位将军的支持,“自由法国”的海军也有了一个中心和技术领导。最后,在英国的几十名法国飞行员,也在军官德.朗古、阿斯蒂耶.德.维拉特和柏古.福煦等飞行队长的带领下投靠了戴高乐。

去年七月中旬,吸收大量由法国逃难出来的志愿者的部队,一下子膨胀到了七千余人,不过由于英国突然对法国战舰和所有军队进行了缴械行动,导致“自由法国”军队没有了武器装备,飞行员也被临时剥夺继续飞行的权力。

到了八月份,丘吉尔和戴高乐签署备忘录,戴高乐承认“自由法国”的陆、海、空三军配合英军作战时必须由英国指挥官指挥,但得保留戴高乐在任何情况下对法军的“最高指挥权”,同时接受“英国最高统帅部指示”。

根据协议,自由法[***]队的开支,暂时由英国政斧提供,戴高乐表示会在战后归还。最后,英国人虽然留恋扣留的法国舰只,但经过一番周折之后,还是答应归还给戴高乐指挥,但需要配合英国的作战和运输。

看到英国承认“自由法国”运动,流亡英国的卢森堡、波兰、比利时、捷克斯诺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希腊等国政斧也承认戴高乐的领袖地位。对这些流亡政斧的政客而言,承认一无所有的自由法国是一个有趣的尝试,戴高乐既无声望又无资源,如果这样一个乌合之众的组织也因为站在德国人的对立面而被称为政斧,那么自己的地位自然也可以得到保障。

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戴高乐一直为筹措部队武器装备,以及谋求一个较为体面的办公地点而努力,“自由法国”的飞行队,参加了“不列颠空战”,虽然损失了大部分飞行员,但却吸引了更多流亡英国的法国青年参加飞行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