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勒索不可能了。
郑朗与王安石说过一句话,自己是将中庸写了出来,执行很难。
自己遇到了很多事,但比起其他诸知州,还算少的。
到太平州,当时自己是状元,又得到赵祯器重,连任职都是朱批(吏部铨选是普通的选官,到中书诸相亲点,是谓东府亲点,比吏部铨落的官职某种意义贵了一份,再到皇帝亲点的官职,这是最贵的选官,是谓朱批官)。牛鬼蛇神主动避之三舍,自己授之其利,计往不究,大治便来了。但仅是太平州,若当时来到杭州,会有很多麻烦的。后来太平州的政绩,无形中增加自己的声威,若不是吕公弼与韩绛将马蜂窝捅开,又会象太平州。
大背景又很好,赵祯是仁君,朝中大佬们政见不同,十恶不赦的大臣却很少,包括夏竦。上司又不错,张夏与叶清臣也是能臣。
这是自己主动回避,用利笼络,若没有巨利,仅靠那个中庸之道,想要彻底调节,并且大治,依然不可能。
也是郑朗迷茫的地方。
但在孙内侍眼中,杭州然是一个好地方。
郑朗又问道:“为什么陛下如此着急?”
“唉,西北很有可能要出事了。”
“西北本来就要出事,臣早就说过,陛下不听,何须叹气。”郑朗没好气地说。
“郑知府,这几年有事……”
“就算有事,有了一些灾害,我也出了一策,断其商道,从吐蕃经过,那时候唃厮啰父子未曾反目成仇,若听臣策,说不定因为得到厚利,前两年也不会反目成仇,吐蕃团结一心,仅凭吐蕃掣肘,李元昊分身无法,何敢反我朝?听臣之策,朝廷又能花费多少?不授朋友之利,反养仇人恶狼的实力,臣不知道陛下在想什么。”
“陛下也后悔了。”
“那么臣斗胆再问一句,山遇来降,朝廷如何待之?”
今年九月发生的事,李元昊盟会诸豪,刺臂血和酒置于骷髅杯中,共饮之。这是党项人最重要的血誓,一饮此酒,不得背叛誓盟,否则会有不好的下场。
要么你不喝,喝了必须遵守盟誓,不然上天不一定惩罚,但党项人将会与你终身为敌。
盟誓的内容就是与诸豪先攻鄜延路,自靖德、塞门、赤城路三道并攻。
但李元昊在说假话,他要臣下诸族遵守血誓,自己却将血誓作为一项利用的手段与工具,进攻宋朝是假的,是试探诸豪强的心。
他不将血誓当作一回事,群豪却因为有血誓,不能说假话,有许多酋豪当场反对进谏,辄杀之。李元昊的叔父也数次劝李元昊,依不听,畏诛,与延州太守郭相约,带妻子来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