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三百十二章 刎(3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韩琦也没有追问张大亮在何处,郑朗说了,他也隐约猜出郑朗的安排。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不会问愚蠢的问题。

几天后郑朗给了韩琦一个交待。

真相揭开后,韩琦也感到很惊讶。

郑朗与张大亮在玩一出猫捉老鼠的游戏,玩了很长时间。

两者中间张大亮是弱者地位,但是郑朗偏偏将自己放在弱者位置,一直示弱,这个示弱的时间比桑怿更长,张大亮先用宜娘接近郑朗,想套郑朗口风,再用吴小娘子。

可没想到自己后院同样会失火。

他有两个小妾,崔娴带着织女在传授织艺,与杭州一些大户女子走得近,包括张大亮的妻妾。张大亮最小的小妾是出身于一个读书人的家庭,父亲做过一名小官,但死得早,家道中落,被张大亮看中其姿色与良家出身,纳了回去。不过父亲士子身份已成了过往云烟,进张家后,张大亮看中,可是其妻不大服气,经常欺负这个小妾。

后来连这个小妾生下一个儿子,也让其妻抱养过去,收为己子。也是很正常的,上有刘娥,下有郑朗的大娘娘,只是郑朗的大娘心肠软,一家人团结,才没有发生什么矛盾。可是小妾有过一段良好的出身,在父亲没有死之前,一家人很受人尊敬,张大亮的正妻虽陪张大亮出生入死过,但是一个粗人,小妾心中便产生了不服心态。

与崔娴交谈了几句后,崔娴多聪明哪,淡淡蛊惑了几句,使这个小妾做了眼线,为了使她死心塌地,崔娴代郑朗给了一个承诺,让这个小妾多置办一些金银首饰与贵重物品,张大亮案未发,家境十分富弼,想从张大亮手中讨要也比较容易。这些财产崔娴主动替她保管,还答应以后不会处判她的儿子。

张大亮出逃时,小妾也跟着逃走。但一路悄悄做了一些小手脚,让郑朗布置的人手秘密尾随,也就是说,张大亮始终没有消失在郑朗眼线之中。郑朗这么做也是迫于无奈,张大亮是一个很小心很多疑的人,有许多亲信只有张大亮一人清楚,虽派许多人手查访了很长时间,没有全部查出来。所以有意让张大亮出逃,将这些人手聚集。

还是没有抓捕,一直到张大亮乘船出海时,在海上对他们围捕。

也不得不这么做,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在倭国置办了产业,有的逗留时间长,在京都娶妻生子,因为数量多,后来倭国史书也多记载这件事。但与唐朝一样,唐朝开放的是广州港,让大食商人在广州活动,倭国开放的是京都。在倭国皇族控制范围之内,所以在王昭明请求之下,倭国将这些家眷送到矿上。

他们在倭国还有其他的产业,以及一些人脉关系,恰恰是郑朗最担心的地方。于是让张大亮出逃,再秘密召集手下,直到出逃后,这些人才能真正聚齐。然后在东海出海口埋伏下伏,直到此时,才能勉强说真正一网打尽。

但在抓捕过程中出了一个小意外,张大亮大约对郑朗十面埋伏念念不忘,看到数艘船只从四面围了下来,学习项羽,拨刀自刎。

案件到此基本结束了,两次抓捕中,祖仲孺表现皆是很突出。郑朗将他接到家中,请了数个名记伴歌伴舞,请他喝酒。然后看着他,富弼也在观察。私盐案交给杨安国三位钦差主审,不关郑朗与富弼的事。但杭州的事,两人要继续主持,包括平安监。

向倭国派了大量的军队,不但有朝廷的军队,还有私人武装力量,甚至将来还有一两千,两三千生女真人军队。十分可观,但是战为辅,伐交伐谋为主,就是这个力量,如果在倭奴国天怒人怨,远远不够的,两矿必然丢失。若是伐交伐谋用得好,没有生女真的军队,也能维持下去。还是有区别的,矿上力量越强大,倭奴国动心思的人会越少。

倭奴国基本也定落下来,不可能派驻一万两万军队上去,或者协助皇族壮大皇族的实力,那是脑袋秀逗了才会去做。

然而南方需要人主持矿务,军务。

并且这些矿不在一个地点,若是再加上几十处供给点,更加分散,好在自宿务岛开始,一直到南方,是一个三角形,将中心定要棉兰岛上,最远的不过两千里海路。

为了联系,一是快船,二是着手准备请大食人帮助训练一些信鸽,信鸽的作用不能将它无限放大,也会迷路也会被敌人射落,因此在古代战场上多不用之。但放在民用上,特别是南海有着巨大的价值,大食人在指南针没有出现之前,正是用信鸽指明方向,传递海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