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兹纳莫夫将军则和宋彪提醒道:“陛下,沙皇已经向陆军部和远东总督下达命令,要求我国务必支持陛下和中国陆军击溃曰军,确保中俄两国继续维持着朝鲜半岛北部的部分监政权,以保护两国在远东的特殊利益。我们相信,在贵国和我国的合作中,曰军在此迎来的还将是一次新的辽阳会战。”
宋彪笑了一声,他也希望是这样。
俄国陆军部已经签署密令,批准俄国远东军指挥官波普宁少将拥有临时决断权,如果战局有需要,留守在沈阳和哈尔滨的四个俄军旅可以加入到这场战争中。
这一点并不重要,真正最重要的是俄国已经将远东军的库存物资都租借给东北军使用,这让宋彪至少增加了两百六十门的火炮预备,以及数量充裕的弹药。
总之,俄国还是继续信任宋彪在军事上的神奇能力,更愿意通过原有的《对东三省物资租借协约》来资助东北军,以此不用出兵即可击溃曰军在远东的反扑。
宋彪仔细的观看着地图上的各种标记,对应着曰军不断增兵的部署,他也将中央陆军的各部主力陆续抽调到中朝边境战场,设立中央陆军东北前线军部总指挥部,在鸭绿江防区设立东三省西线集团军,在图们江防区设立东三省东线集团军。
西线集团军下辖第一、第三、第四、第十二、第十四、第十五步兵师和第二炮兵旅,以及十五个的东北巡防军新编团,东线集团军下辖第五、第六、第二十七步兵师,十二个东北巡防新编团和第三炮兵旅。
东北前线军部总指挥部直辖第二十二步兵师、第二十三步兵师、二十二个东北巡防军新编团、东北第一炮军和二十五个民兵团。
在总兵力上,整个东北军部指挥的兵力达到47万,主力整编步兵师14万人,关内新军整编的新编步兵师10万人,东北巡防军21万。
此时在鸭绿江防线,宋彪用四个步兵师对应着曰军的三个师团和一个预备旅团,表面上并不占据较大的优势,实际上,他还是有着很强的优势,首先是第一、第三、第四这三个整编师真正的扩大到了战时规模,每个师下辖的四个步兵团在营一级统一扩编到六个连,总兵力2.8万人,各镇改编师从原有的一个镇1.2万人增加到1.5万人编制。
新的改编完成后,不管是整编师,还是改编师,后勤补给压力都大为增加,为此就需要大量的民兵团负责后勤工作,而在真正的作战计划中,宋彪也不打算长期相持下去。
宋彪沉静的看着眼前的作战地图,在心中不断推敲着双方的优劣之处,过了良久,他才下定决心和陈其采吩咐道:“给各师部旅部发电,就说我已经到了,传我的命令,各军按计划向前线快速突进,此一阶段不需要再掩藏行踪,大规模兵力快速调集,主动向曰开战。”
陈其采当即领命。
完成了各种所需要的部署后,宋彪并不打算再等两个月,虽然那样会有新增的三十万新兵投入战线,但这种新兵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宁肯相信东三省巡防军在过去两年中不断征调的地方巡防部队。
此外,曰本满洲陆军也是一直不断的跟随东北军部的部署调整部署,现在的兵力扩张规模对曰军而言也有很多未曾预料的急促,很多工作想必和东北军部一样并未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
在抵达本溪后,宋彪抽出时间视察了各种作战准备情况,随后前往丹东防线视察,张孝淮的第四步兵师正在这里,对面隔江二十公里外就是驻扎在龙川的曰本第三师团。
从龙川到曰军第五师团驻扎的朔州有七十五公里远的丘陵路段,这条路段就是宋彪在此次决战中所部署的要害之处。
宋彪并无偷袭曰军的计划,他要正大光明的打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陆军大决战,以中央海陆军总司令的身份秘密视察了丹东防区的各部备战状况后,他最终决定对曰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曰军遵守1907年底签订的《丹东协议》,撤退出鸭绿江南线一百公里的缓冲区。
因为在海军上处于极端的劣势,此时的中国在中曰战争中很难占据全局上的控制权,最佳的选择还是让曰本主动开战,避免给曰本政斧把柄,然后尽可能利用陆军的胜利迫使曰本和谈,继续为中国争取十年左右的发展时间。
在抵达丹东之前,宋彪对于陆军的备战情况也存在着太多的担忧,即便在大战略的规划和设计上,以及装备的更新、配备和后勤工作上,他所率领的中[***]队都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可下级军官们的执行水平,确实也让宋彪不能100%的确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