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第206章 震旦(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萨镇冰当即答道:“臣下代表诸君谢过皇上隆恩。”

宋彪不再答话,阖上眼帘。

关于海锦号差点在黄海翻船之事,他只是责成程璧光委托法籍造船顾问进行调查,又让容星桥既要查明原因,也要继续坚持原有的财团船舶工业的大战略不动摇。

所以,他对此不在公开场合责怪任何人,也不偏袒任何一方,本身就已经是对中国船舶军工业最大的鼓励。

他不说话,这就表示原有的计划照旧推进下去,不做任何改变,只是增加了远东船舶研究院这样一个更高的设计和技术机构。

这一天的下午,身为皇帝和最大资助人的宋彪前往震旦大学视察。

帝国的教育基本是以德美为榜样,学德国主要实施技术专科教育,保障国家工业和技师人才,追求更高知识水平的技术工人阶层为国民工业的脊梁,学美国推进国立和私立大学共同发展之方针。

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震旦大学……此都是私立和教会大学,不在政斧管理范围,和美国商议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以清华大学为基础另外筹建归属中央财政出资的中央帝国大学。

燕京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这些都是公立大学,但都属于各省和直辖府资助的地方公立大学,真正归属中央出资的大学则有中央帝国大学、中央理工大学、中央交通大学、中央医科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北洋大学、南洋大学、西南大学九所。

现阶段,中国唯一能有资格和世界顶级学府相媲美的则只有震旦大学,震旦大学在1907年之前就设有英、法、德、俄四种语系,全外语教学,1907年增设曰语校区,1912年才设立中文部校区。

震旦大学的占地规模在全国所有高等院校中是最大的,甚至高于中央帝大和西南大学,面积包含整个台山、磨盘山和西郊区,占地21平方公里,使得这一区域统称为大学城,所以才有足够大的规模同时设立六个校区,相当于是六所大学合并在一起。

因为主要是采用外语教学,震旦大学在东北和全国开设的十四所预科学校都是四年课程,对外语要求极其严格,除了外语成绩很好的学员外,大部分学员从考入预科学校到完成学士学位都需要八年时间,也正因为这样的基础,学员毕业后约有一半都可以推荐到国外大学继续留学深造,每年保送耶鲁、哈佛、巴黎、柏林、莫斯科大学的学员各有百余人。

经过这些年的逐步发展,以及此前多年累积的基础,本校中文部目前拥有六千名在校生,逐步超过德语校区和英语校区,成为震旦大学最大的校区,而各校区之间,只要外语成绩达标也可以旁听其他校区的导师课程,或者是申请其他校区的导师课程。

各校区之间保持着非常宽松的课程申请和旁听流程,俄语部的可以转修德语部,英语部可以转修法语部,比如去年开设的核物理专业,法语部、德语部和英语部同时有导师开课,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外语状况自由申请。

随着大学教学实力的发展和外聘一流教授的增多,包括聘请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教授担任导师,震旦大学目前在教学规模上开始更侧重于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鼓励本校学员尽可能在学校攻读到硕士学位。

如此庞大的规模和教学水平、师资力量自然是要以资本为基础的,而震旦大学的基金会常年保持在1500万英镑的规模,每年新增的远东财团、社会各界和皇室捐款也都保持在100万英镑规模,在整个世界的私立大学中都位列最高水平,大学甚至设有创业基金,在震旦县、金州县、复州湾、旅顺购置土地,廉价租赁给学员创业,鼓励学员自行创业。

当然,帝国教育在整体上还是效法德国,公立和私立大学都有研究机构,由政斧和社会资助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国家教育的整个体系和资源上则同德国一样侧重于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主要推进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在整个教育结构上,帝国采取四级制度,第一级为公塾、小学;第二级为初级中学;第三级为高级中学、大学预科、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第四级为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

考虑国情和国家经济的基本条件,全国范围内主要以农村的公塾、私塾教育为基础,多快好省的先用公塾制这种成本低廉的方式将义务教育建立起来,只有各县和人口较多的镇设有正规的小学教育,各县保证有一所公立初中,各府保证一所公立高中。

公塾和小学毕业即可选择就读职业中学,一般为期三年毕业,所以,很多学员十四岁就会参加工作,一般各私立大学都设有预科学校,公立大学则从公立、私立高中统一招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