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第206章 震旦(4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帝国各省的国民教育普及程度各不相同,都是根据各省的财政经费量力而为,在西部、西南等地方财政较差的省份,如果云贵、广西、陕西、察哈尔只能保证基础的公塾教育,而湖广、晋、赣、徽、鲁、豫、川等省则能普及正规的小学教育,江浙、直隶则推行九年制普及教育,东三省和燕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府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一年职业保障教育,即在初中毕业后,继续增加一年职业技术学校的免费教育,这样的学校一般设置钳工、磨工、铣工、纺工等基础职业培训,而帝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才可正式参加工作,严禁招聘十四岁以下童工,十四以上、十六岁以下在工厂工作一律属于保护姓的学徒工,不得从事体力负荷较大和危险的工作。

帝国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1912年就出台了《职业技术工人保障法案》,严格要求各企业相关技术工人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并在全国工业最低工资的基础上,按技术级别增加对技术工人的薪水保障,在各工程和项目招标中,严格要求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级别的职业技术水平。

在1540教育计划的推进下,经济水平较好的各省在1914年时期都已经建立一所国立综合大学和师范、理工、法律、财经、医学五所专业学院,和40所专科学校,即便是贵州、广西两省,目前也基本完成一半的指标任务。

总体比较,帝国的教育还是以德国为师范,严格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精神,不管是内资、外资企业,一律要按照帝国的《职业技术工人保障法案》,对工厂的工人提供最基础的培训课程,保障绝大多数的工人都可以获得职业评级资格。

就现阶段而言,东三省的教育肯定还是要远高于全国水平,三省的小学、中学、专科学校在数量上都和曰本大致相当,震旦大学、东北大学、东北政法大学、东北理工大学、盛京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的东北七高校联盟更是以压倒曰本高等教育为基础目标。

在参观了震旦大学之后,宋彪此次的远东视察就到此为止,在远东饭店和财团的部分总董会晤后,他才继续乘坐专列返回燕京。

至此的他已经准备就绪,一切就在等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中国也准备好了。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