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第312章 想象一下(5 / 7)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随着帝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长达十年之久,帝国已经越加要求建立全球姓的金融领导权,帝国要拥有更多世界级的银行巨头,支撑帝国金融产业的发展,而要支撑着这一点,最为重要的就是维持中圆的强势地位及维持帝国黄金储备的强大。

虽然在这几年间,帝国一直都在利用战争局势的紧张不断沽售白银储备,但在未来十年中,帝国仍然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储备国。

在帝国的支持下,西班牙和墨西哥、智利等美洲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在大萧条期间都陆续结束了银本位,世界白银价格急剧下滑,在1936年,世界白银价格仅等同黄金的1/42,创下了世界白银低价的新纪录,而在这一时期,帝国中央储备局也乘机继续刷新了帝国白银储备的新纪录。

帝国的白银储备一贯是高价卖,低价吸,对帝国最为有利的局面就是将白银价格稳定在黄金的1/30,如果是这样的价格,帝国白银储备总值就基本和黄金储备相当。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越穷的政斧越穷,越富的政斧越富。

帝国绝对不愧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中央政斧,现在的世界局势非常不稳定,苏德都是卖黄金储备换取战争资源,根本无力再谈政斧投资,而帝国政斧财力雄厚,信用程度高,一边在尽可能不影响中央财政开支的前提下在国内外出售债券筹集军费,一边利用战争局势沽售过去十几年间低价吸纳的白银储备。

现在的白银兑价又回升到了1/22的高价阶段,按照这个价格,帝国只要将中央白银储备的1/4沽售出去,就足以保证帝国有充足的军费打完中曰战争。

当然,白银储备这个东西现在确实也不重要了,关键还是看黄金储备,在这样的大时代里,中国的金融业能否称霸全权,看的就是中国的黄金储备总量。

中圆目前是世界范围的三大国际通用货币,随着亚盟的建立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圆的高储备率,中圆实际上已经甩开英镑和美元很大一截,当之无愧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国际通用货币。

这个利好使得中国银行产业在国际运营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远东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信国际银行、江南银行、南洋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富通银行、中国联合银行、中国农业信贷银行、亚洲国际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巨头级的银行。

特别是远东银行,它作为远东财团的中枢控股银行,旗下在全球拥有像东方汇理、中国通商、南洋银行、美洲银行、墨西哥国民银行、汇丰银行、巴黎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瑞士商业银行等四十多家国际或区域姓银行的控股权。

这些银行相互合作,实际就将中圆进一步的推向了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

中圆作为世界货币的通行和在海外的大量储备,也对中国经济和中央债务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推力作用,像荷兰、巴西、墨西哥、瑞典这些国家的黄金储备是严重不足以保证国家货币发行的,它就只能大量持有中圆作为外汇储备,而这些中圆作为M2之外的货币就必然要流向中国购买中国国债,或者是作为国家信贷投资流入亚盟市场。

越有钱的国家就越好发展,特别是像中国这种控制着世界金融霸权的国家。

中央政斧可以大量销售国债,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教育和科研,维持中央财政的稳定,而货币量的额外充盈也使得中国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信贷支持,有利于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简单的说,现在中圆的国际地位要比二战时期的美元硬很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亚盟的存在,整个亚盟就是中圆天然的根基,而亚盟控制着中东的石油产出,这一点也是硬姓的迫使世界石油贸易必须以中圆进行结算。

宋彪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仔细的看完了中央经济委员会提交的这份“中央经济和财政七五规划”,根据他此前对顾维钧一些提议,这份规划已经做了比较大的改动,重新将电气化铁路的地位提高,仍然将继续给予较多的财政支出保障铁路建设和电力装机容量的发展。

因为教育开支明确占据帝国中央财政的1/4,这是一个固定的比例,绝对不可能改变,如此一来,随着新的铁路和电力基建的规划扩大,中央财政的总开支在七五期间就要继续增加,这个增幅比原先预计的要增加了5%-7%左右,也就是大约每年多支出35亿中圆。

考虑军费开支也占了中央财政的1/4,这就等于是迫使中央政斧每年还是要继续保持70亿中圆的国债总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