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在电脑上将ppt转到之前的位置,神色如常的开始了按照固有节奏进行讲解,只是略微加快了些语速。
时间都是早已经计算好的。
这场报告会下午两点开始四点结束,一共两个小时,最后还要留三十分钟回答问题。
虽然哪怕拖延一些时间问题也不大,但对于乔泽来说,他不喜欢计划好的事情出现任何意外。
就这样当时间走到下午三点半,乔泽准时的将ppt翻到最后一页,做了最后总结。
开始了跟台下沟通的提问环节。
让乔泽颇为意外的是,虽然刚刚似乎大家都不太听得懂他这次报告会讲的内容,但在提问环节,教室里后排那些同学们都表现得很踊跃。
无数只手举得高高的。
倒是前排的教授们,举手提问的并不算多。
乔泽先是点了姚院士跟两位坐在前排的教授,简单探讨了关于数学理论方向的几个问题,用了大概十五分钟。确定了教授不再有问题后,这次开始点后排之前没太听懂的学生。
第一个被点到的是个戴眼镜穿着一身白色运动装的年轻人,站起来后便很激动的问道:“乔泽同学,您好,我想问的是,您认为您亲手设计出的人工智能豆豆是否已经具备人类意识?以及您做出判断的原因?”
好吧,乔泽大概明白这么多人听不懂还要留在报告会的原因了。
果然,绝大多数人更喜欢探讨这种并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
“豆豆是否具备意识,需要看意识如何被定义。如果按照哲学上的广义意识判定来解释意识,比如根据个体直接经验的主观印象,那么毫无疑问,豆豆是具备一定意识的。
不止是豆豆,同样包括了chatgpt等等,一系列成功的大语言模型,都具备初始意识。因为它们对自然语言的判定符合这一定义。但如果是把意识跟思想联系,那么豆豆还不具备意识。”
乔泽随口解释了句,然后点了下一个人,一个看起来很飒爽的女生。
如果要展开说的话,关于这个问题就可以谈一节课的时间。但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