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114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周小娘子拨了火,这才回去洗脸,一边拧毛巾一边还在思忖着昨夜的对话:老八的意思,工作稳定之后再考虑孩子的问题,倒也不是不行,不过昨晚的谈话打开了她的格局,让周小娘子开始回忆她的同事有多少人在几年内生了孩子,如今这么想来,人数果然是真的不多,看来大家一旦出去工作,便觉得工作的收入相当的宝贵,非常舍不得这大几个月的工资损失,倒是宁可就因此不生孩子了。
这让她不免生出一些荒谬的担忧来——这样下去,有朝一日,不会只有农民爱生孩子了吧?难道工人之中,竟会有些家庭一辈子都不生孩子吗?
娶不上老婆的那些人倒也罢了,若是连老婆都娶了,却还是不生孩子……那这个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正当她漂亮的小脑袋,有生以来第一次思忖着社会问题,展望着国家未来,并思考着家庭的意义时,门外传来了炊饼陈悠扬的叫卖声,“好炊饼咧——”
与此同时,乍然响起的还有报童欢快的喊声,“新报上市,新报上市,快来买喽!和议达成,和议达成,第一版就是和议全文——”
第237章 云县和议
和议终于达成了!
这一天, 买活军治下州县的街头巷尾,接连不断地传出音色各异的招呼,“报童, 给我来一份周报”!街头巷尾的租书店报刊亭里,也不断有行色匆匆的吏目、农工、商户, 拿着十块钱的钞票,扔下一张,拿起一份报纸转身离开。
《买活周报》面世以来,发行量逐渐增加,这一期在印刷伊始已经做了准备,比往常还要多印了十万份,为的本是向域外各地的州县散播,但没想到光是治下便是供不应求,许多平时不买报纸, 只是蹭着在租书店里租来看, 又或者是去茶馆听人说书、自己看茶馆报纸的人家,这一次也花钱买了一份要自家收藏起来。
虽然战争的阴影并不算太浓郁,但和平也总算是到来了!
也说不上原因,但不少人家总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自发地去割肉的人家, 让屠宰场和肉铺都有些猝不及防, 而本就繁华的食肆一条街,今天甚至有许多食客要在门外排起长龙来,不管是什么饭馆,今天都很少有不满座的。人们愿意庆祝和平, 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和议, 就连最迂阔的书生也不觉得这会是争端的结束, 但,哪怕是一小段时间的和平,这也是值得庆祝的。
而且,在买活军的活死人看来,和议的内容也是让人满意的——至少可以视作是买活军的胜利,虽然他们说不出条条道道来,但总觉得和议的内容看了让人心里欢喜。买活军似乎并没有吃什么亏,这就足够让他们为六姐高兴了。而更让这些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的活死人高兴的,则是买活军技术的扩散——和议中约定了,买活军会向敏朝供应三年高产粮种,而这就足够让许多人自发跪拜在地,感谢着谢六姐的慈悲了。“六姐高义!我老家有救了,我老家有救了呀!”
有多少流民,是被残酷的天候、如狼似虎的地主吏目、沉重的印子钱一起驱赶着离开故土的?他们又有多少亲戚倒在了颠沛的路途之中?落叶归根,这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虽然在家乡他们也并非没有受到冤屈,虽然离开时未必不是怀着怨恨,但百姓们是宽容的,当他们的窘境在买活军这里得到了解除,当他们吃得饱饭,也穿得起衣之后,恨意便在刹那间化去了,留下的只有浓厚的思乡之情,还有那对故乡的深刻眷恋。
家乡的百姓们,能吃得饱吗?家乡的吏目们还那样刁恶狠毒吗?家乡的天灾这几年可还频繁吗?
许多从远方来的流民,都在设法往家乡带信,顺带着送上《买活周报》,向故友亲朋证明自己过得还算不错,但他们也关注着家乡的消息,故乡可没有《买活周报》,而一封书信又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送到。所有的担忧,或许在下一封信里都会被证实,还有比自己能想到的更坏的消息。他们收信时的心情是沉重的,但却又是那么的无力——能做什么呢?除了祈祷六姐快些把自己的老家打下来以外,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