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141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在画面中,信王一边走路,一边仿佛对着众人正在说话,他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叫人看了很难相信这正是以往那老成持重的少年藩王,虽然才只是看了一会儿,惠抑我便可以肯定,西林党们一度寄望的‘信王继位’,只怕也是化为泡影了。瞧信王神色的变化,身上那典型的买活军衣着,便可知道,他已经‘买’化得厉害了。
“今日带皇兄来看一看买活军这里百姓的衣服,先从衣服的生产说起。”
这是一段经过‘剪辑’的视频,令人更是叹为观止,信王这边还在走着说着,‘镜头’跟着他的话声,往前方转去,给大家看了看‘纺织厂’外轮廓,下一刻转回来时,信王已经站在室内,盒子里也传出了咔哒、咔哒的声音,仿佛有机器正在不断运转,信王介绍道,“这里就是缝衣服的地方,棉布在这里,被裁缝成衣服,前头是如何从皮棉变成棉纱,从棉纱变成棉布的步骤,我们不能进去拍摄……”
他看着似乎还很有些委屈,但惠抑我现在一点也不想看他,倒是希望他能将视角转向自己前方的厂房去——就这副模样,看久了也不会多出花来,而且将来随时回京随时可看的,但云县那里的制衣工厂,这情景除了这一次之外,还有什么机会能看得到呢?
别拍自己了啊……拍点你看到的东西!
似乎是对大家的心声一无所知,信王还是絮絮叨叨说了老大一会,才把镜头转向了厂房,只见阔大的水泥高屋中,一排排木桌子按一定的间距摆放着,桌子上有一个铁砣子,似乎正在运转,而桌前的工人们,也正聚精会神地操弄着机器,从最前方一排的工人看到,这机器是要配合脚踏的,似乎是随着脚踏,铁砣子上便有长针不断伸缩,‘圪垯圪垯’,在脆响声中,棉布从中匀速滑动,最后反过来又过一道,一件圆领短袖衫便呈现出了雏形,用时——用时似乎不超过三分钟!
别说飞针走线的女眷了,便是惠抑我都知道,做一件衣服,哪怕是最勤快的绣娘,至少也要半天一天,才能缝好。而且若是做得急了,针脚便不会那么匀净,但这‘缝纫机’,便完全推翻了他的认识,几分钟便把两片衣服缝在了一起,而且针脚极其匀净,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心中暗惊:难怪买活军的织物,如此物美价廉,做工如此细腻,卖价却绝说不上贵,原来他们用机器做,真是做得又快又好,若是这个缝纫机也能缝纫绸缎,那长此以往,松江绣娘,只怕也是要被挤对得无处立足了!
不过,只看买活军允许信王拍摄,便知道他们很有缝纫机难以仿制的信心,在信王的拍摄中,众人的确也看不出缝纫机起效的道理,惠抑我倒是对那些工人的模样很惊奇——
虽是炙手可热的权贵,也做了几十年的官,但只要能出门,那便不可避免地也会看到杂工,毕竟大家都在街上走,惠抑我时常能看到扛活的‘窝脖儿’、还有卖水的、卖些针头线脑的货郎,这些都算是小工小商了,多数都矮小、瘦弱,面有深深沟壑,愁苦之色甚浓,而且头发蓬乱、衣衫褴褛,散发着浓浓的异味,很显然,这些特征买活军处的工人是全不具备的,他们正是这些描述的反面。
这些工人,大都是女性,但也有男性,个个面色红润,除了似乎对摄影用的机器很好奇以外,其余时候面对着藩王也不怯场,一边做活一边高声谈笑,偶有一二起身走动的,也是身形健壮,至少和瘦弱毫不沾边,这和惠抑我心中的雇工,完全是两样的形象,说实话,就是小地主,只怕都未必有他们的精神呢。
说不定是因为信王来这里的缘故,特意选出的人选,惠抑我怀着这样的心情,看着信王拍完了缝纫‘车间’,又出了缝衣厂,去拍不远处的洗衣房,“这些工厂,多数都建在河流下游,这样方便生产,货物可以立即运走,成本最低。”
洗衣房建在水边,这也是当然的事,而且这里的水边还很繁华,人来人往,时而能听见车轮辘辘、骡子喷鼻嘶鸣之声,惠抑我极力在人群中巡视着,想要找出一些面有菜色,在京城这里多见的饥民,并且多次希望信王从镜头前走开一些,可惜两个愿望都没有实现,信王的身影一直牢牢占据了半个画面,而他身边经过的行人,不论高矮胖瘦,面色至少都是很康健的,没有菜色,而且许多人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意,任是谁都能看出来,他们的日子过得很不错。
哪怕就是在京城,也未必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哪怕就是京城的卫兵……也未必有这里的行人高壮,惠抑我不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知道买活军治下的日子过得好,但,难道真有这么好?
怕不也是特意选了这条街,安排出这些行人来,只是为了不经意地炫耀买活军的强盛……
但看信王的神色,却没有丝毫的异样,仿佛这些都是日常随处可见的百姓,惠抑我的想法又不免有些动摇了,信王甚至还一边走路,一边和同路的一个车夫搭起话来,“老乡,你是送衣服去洗衣厂吗?”
“是啊!每日都至少得运个两三车的哩!”
这车夫的官话有浓浓的福建道腔调,但一个车夫居然会说官话,这让惠抑我更怀疑世界的真实了,不过他旋即便想起了锦衣卫的回报,买活军这里的确人人都会说官话。
原来这话当真是没有掺假啊……
等等!
他忽然又迟疑地觉察出了不对——这车夫和信王攀谈,居然也不行礼,而信王也居之泰然,没有丝毫不悦?
这……这还是信王吗?还是他所认识的那个注重礼仪的少年君子吗?
演……演的吧……惠抑我只能这么想,信王定是在买活军那里忍辱负重,只是为了打探更多买活军处的消息……
惠抑我的嘴角有些抽搐的欲望,但他勉强忍耐住了,而是怀抱着满腔的别扭,看着信王和车夫谈笑风生,一起走进洗衣厂的院子里,但并不进厂房,而是直接走向了河岸边,他又吃惊起来了。
“难道所谓的洗衣机,居然安在河里不成?”
第285章 水力洗衣机
仔细想想, 如果买活军处的衣服,都不是由各家自己去井水边以木棒手洗的,而是送到洗衣厂里来, 那么洗衣机安在河岸边上,又或者似乎以水车取水, 倒也是情理之中。惠抑我此时已经看得津津有味, 并不断在心中揣想洗衣机的模样,不知其是否也和缝纫机一样,精巧到让人难以看懂其中的道理。
谁知道走到岸边一看, 却又是一阵惊奇,只见河岸边上,水流湍急之处, 矗立着十几个小水车, 不过是二人多高——这在水车中不算是大的,都是筒车, 再往下看,水车伸出了一个曲轴,用油光发亮的铜齿轮连接着下方一个小□□, □□做了六个叶片,叶片外又罩了一个人高的木桶,木桶上开凿了数个孔洞, 一个是让曲轴伸进来的,还有一个则是放入衣服的地方, 顶上还有一个小口。
就见那工人把一车衣服,投入木桶中, 又从上方孔洞里倒入草木灰, 再放两个皂角, 过了一会儿,信王靠近了窥视,啧啧称奇。又让手机过去拍摄,里头已经满是泡沫,衣服在其中滚动不休,被六个叶片不断拍打,惠抑我只觉得叹为观止——这里的道理,很是简单,木片拍衣去除污垢,本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谁能想得到,水车伸出一根长杆,带动一个小□□叶片的转动,便可用水力来洗衣了?
这里头的构思,当真再是奇巧不过!而且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洗衣机要比人力洗得干净,速度也更快得多,信王拍了这个机器,又去下一个机器拍,道理都还是一样的,只是不放草木灰,那工人介绍道,“这叫投洗,把残余的皂角洗掉。”
该如何从筒子里把衣服取出来呢?却也是相当简单,只需要放一张筛箩在木桶斜下方,把木桶顶歪,里头的衣服自然从入衣口掉到箩中,水分沥到河里,再把箩匾运到投洗机器中,将其投入便可。这样顶歪木桶,还能倾倒出木桶里残余的污水、泥沙,可谓是一举两得了。
当衣服从投洗机出来之后,这次才终于运上岸来,在河边棚子里,有个很大的机器,旁边是两面厚木砧,烧得很热,连着铰链、齿轮,也是用水车作为动力,几台水车连在一起,都在拉动着齿轮转动,这木砧缓缓合拢,便将其中的衣服,水分完全压出,其中的残水顺着水槽,又流回了河里。
等到木砧合拢之后,工人便将齿轮旁的一个杆子推动,于是水力传导过来,又将木砧分开,工人乘机取走里头的衣服,此时已经半干,再拿到晾晒场里去,逐一抖开,将衣服反过来晾晒。
晒干了的衣服,还不算完,要按照数字分类,这里放了无数的筐,分衣的工人推着车在其中走动,不断地查看衣服反面写的数字,按照数字将丢进箩筐,再按筐送入熨烫车间去,将褶皱稍微烫平,这才折好了,用棉线打包,一捆一捆,用麻布袋包好了,重新送上车,往回运走。
信王光是拍了这个洗衣厂,便拍了近半个时辰,将来龙去脉都拍得仔细,也让京城众人有大开眼界之感,譬如说买活军贩卖的衣服,往往在背面不起眼处有一块额外的布料缝在那里,众人也不知这是做什么用的,说是预先打的补丁,似乎那片地方也不容易磨损,很多人都以为是为了日后打补丁预备的料子,还赞买活军细心。
此时看了这仙画,方才知道,原来是为了给买活军治下的百姓写数字的,应该是他们的住处,从街道开始便有了数字编码,为的便是方便洗衣厂识别。有些人是用黑色的颜料写着,还有些细致的人家,直接是用彩线缝上,这样便无虑颜色被洗脱了。
光是洗衣这样一门小生意,在买活军这里,便能翻出这样的花头来,怎叫人不叹为观止?皇帝当时看了以后,便立刻招来了王知礼,询问其中的细节,譬如洗衣收费多少——信王的仙画里,什么都说到了,就是没说收费,大概是他从来没有这个概念。
“一袋一文钱,大约一袋能装个三五身衣物是有的。”王知礼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个洗衣厂,最大的本钱其实就是造水车,造叶片,但这东西足以用许多年,本钱摊下来,落在一袋衣服上,可以忽略不计的。主要便是洗衣厂工人的工钱。”
“洗衣厂工人,若是识字,一日便是二十五文,十个人也无非是二百五十文,而这桶子,从早上天亮,转到晚上天黑,若是还洗不完,还能挑灯继续洗,能洗多少衣裳?一个桶子,洗个百十件衣裳是有的,只需要洗十五分钟,用两个桶便能完成这个循环,这样算下来,一日能洗多少衣裳?”
“草木灰和皂角,草木灰是几乎不要钱的,都是各单位的食堂免费供给,皂角所费也实在是不多。这门生意,于百姓来说,实在是实惠便宜,能够节省人力,去读书、去上工,同样的时间,赚到的都比洗衣费多。于衙门来说,却是非常稳定的一笔收入,获利应当很不少呢!”
这买活军,怎么就这么会赚钱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