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246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云县是南面,冬日菜蔬还是不缺的,有西红柿、白菜这些耐储藏的青菜,还有雪里红等腌菜做配角,一顿饭确实可说是丰丰富富,要说花销也并不很大,买地这里粮食高产,养殖业又产业化了,农副产品的价格自然也随之下跌,在买地要筹办这么一桌饭菜,花费其实比京城要少得多了。
?“可以,口味也很不错。”谢双瑶吃了几口饭,眉头更加舒展了,见大家也都按部就班地入座吃饭,她满意地点了点头,“有这样的饭菜做伴,到明年年底,解决橡胶量产问题,应该不难吧?”
?“只要硫磺足够,明年年底生产线开不出来,我提头来见六姐!”
?“哎,最多就是扣点绩效,提头做什么呢?你的头很宝贵的,宋先生,橡胶生产线只是开始而已,再往后需要你们设计丰满的生产线太多了,现在就把头不要了,那亏的人是我啊!”
?领导的笑话,哪有人不笑的?再说谢双瑶也的确还算风趣幽默,众人忙都一阵大笑,更不少人艳羡地看着宋长庚:这个江阴佬,入买不过两年,就已经享受了买地科学家补贴,据说级别仅次于徐子先徐大人,可要说这两人在敏朝的功名,那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徐子先进士及第,原本就是敏朝高官,这宋长庚,读了多少年书?这都近四十岁了还不过是个举人!
?但是,谢六姐对他们的重用程度,却都是差不多的,领域有所不同而已,徐子先编撰教材,验证原理,主要是起到一个高端教育、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宋长庚则被委以设计工业生产线的重任,来买不久,就有这样的重用,人人都知道,只怕在六姐的前知之中,此人将来,必定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有六姐信用在前,这宋长庚冒起虽速,但却勉强还能服众——也是他自己的确聪颖,宋长庚原在江阴时,寻访买地的进阶教材还很难,只能把能找到的教材都尽数学了,来买后进行学力考试,理科学力已经满足初级班毕业要求,随后半年间,边干活边学习,中级班课程一蹴而就,尤其擅长化学!
?这还不算什么,他有一种天分,能将这些知识落地到生产中去,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实验人人会做,专门学校毕业的化学生,在实验室里甚至已经可以复现很多书中提到的化学实验了,但要说把实验落实到生产,他们就很茫然了。
?尤其是化学门类,几乎没有成形的生产体系,工匠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循守旧,如同仪式一样传承生产步骤,即便如此,生产事故还是屡有发生——今年南城的大爆炸,也可以说是一次超大的生产事故。
?宋长庚既然有设计一种全新生产流程,并且不发生太多意外的本事,那倒也合该他出头,至少,他加入之后,杜仲胶制品也罢,橡胶制品也好,产品的质量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谢双瑶半年前看到的橡胶管根本还没法用,不但发臭,而且气温一高就黏糊糊的,一低就发脆,性状实在是太不稳定,宋长庚一来,分析之下,原来是硫磺品质的问题,换了一批硫磺效果果然就好多了。
?这就是工业生产啊……哪怕是有金手指,能跳过最艰难的技术突破这一步,节省上百年的时间,但进步仍然是要用年来计算的。从发现橡胶,到最后应用硫磺来制备橡胶,这其中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农业、工业都要有所突破,才能形成橡胶的产业化:工业上要发明各式各样的方法来鞣制橡胶,农业上,也是用了数百年,才从砍树取胶变成割胶,至此,橡胶才终于有了降本增产的可能,走进千家万户。
?谢双瑶知道能割胶,也知道硫磺可以制胶,还扒拉过《现代橡胶丛书》资源带给有意在非洲投资橡胶种植园的朋友,这已经算是走在这世界前列的前列的前列了,但这距离橡胶工业成形还非常遥远,第一批橡胶树要扩建,要贡献出种苗,到各地去部署种植,橡胶工艺还要进步,让橡胶制品具备使用价值……
?自从她得到鸡笼岛,栽种第一批橡胶树已经四年多了,南洋的橡胶树刚种下没多久,橡胶制品的民用恐怕要到南洋的橡胶树开始割胶才能铺开,前期的价格也注定便宜不了,不过,从工业部署的时间来说,现在开始出生产线雏形,时间只能说是刚好而已,鸡笼岛橡胶割胶之后,试制、改进,如此循环几轮,等到大量制造生产线时,四五年的时间眨眼过去,南洋的橡胶树也可以出胶啦。
?——这还得是这期间天下太平,至少山阳那边没大事,硫磺的生产不受影响才行……
?工业生产就是如此,蒸汽机、高炉炼铁、马口铁、橡胶、钟表、车床,没有一个科技点不是耗费几年时间慢慢点出来的。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谢双瑶用十年时间普及了教育,有了第一批能当教师的手下,这批人教出了更多的学生,让她可以继续发疯的一样的到处扫盲,知识在人群中不断的扩散,才有了今日的专门学校,今日能辅佐宋长庚的化学毕业生。
?整整十六年的far还要再继续far去,生命不息,教育不止,far…啊呸呸呸,扫盲是基本国策!买活军的活死人没有当文盲的自由!
?如今以她的繁忙程度,早已不可能亲力亲为到工业生产一线去了,而且说实话,谢双瑶现在也不敢说自己懂生产,现在工业一线的问题早已不是她随便钻研两下就能解决的。
?她只能这样,时不时去巡视重点攻关小组——前阵子谢双瑶还去视察了档案学攻关小组呢,那个佘四明去进修了电脑之后越发魔怔了,和她说想要设计一款本土可制造机器来解决档案登记问题,谢双瑶寻思那不就是读卡机吗?她决定佘四明这个小组不管几年都给支持,真要把读卡机提前n年发明出来,说不准会出现算盘型人肉计算机之类的魔幻产物呢……
?“小吴,你今天真该一起来的,那个本土橡胶轮胎挺舒服的,就是还太重了点,感觉还得再下功夫,不过上路是真比坐马车舒服多了!”
?今天的视察进行得很顺利,谢双瑶心情不错,一进办公室就大声招呼马脸小吴,马脸小吴回她一个假笑——现在小吴的秘书组每天的活不比谢双瑶少。“京城来信到了,三封!”
?“哦,说的是二妃离婚案的事情吧。”
?得益于无线电通信,谢双瑶自然是早知道了事情的粗略大概,以及敏地的动向,包括买活军为何牵扯在内,她心中都是有数的,不过事情的细节还不太明确,京中来的私信,结合使馆的工作报告,可以很好地补充信息的疏漏,她看了看手表——还有大半小时要开会了,想看信就得抓紧时间。
?“三封信,先看哪一封呢?”
?三封信,一封是皇帝写来的,一封是双吉小丫头片子写来的,一封是谢向上写来的,都是红漆封口,没有拆开的迹象,谢双瑶搓了搓手,犹豫刹那,便先搁置谢向上的,把皇帝和双吉的信打开了,她决定对比着来看,看看皇帝和双吉对此事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啊哈哈哈!”
?才看几行,皇帝的信立刻逗乐她了,“加分……能不能加分啊?真是个小滑头,什么代我做事,就好像我如果挂了他还会继承我意志一样,他是比他弟弟狡狯多了!”
?这封信是让谢双瑶颇感到娱乐的,她笑容满面地开始看妹妹的信,谢双吉的信里当然满是后悔和迷惑,但这并没有带走谢双瑶嘴边的笑容,她的笑容反而变得更加兴味了。
?“吃一堑长一智,”她有些感慨地说,掏出笔准备给谢双吉写回信,“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会产生怀疑——好事啊,小丫头片子们,也开始长大喽。”
第485章 谢双瑶通信(务虚多)
?如果是谢双瑶在场,而且是以谢双吉的身份来处理这件事,她会怎么做?谢双瑶毫不怀疑,她肯定是会帮王良妃的,这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感情倾向,也是出于政治需要——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只要精神还正常的话,就不会在具体事件上展露自己反人性的一面。
?比如说,一个人可以一边下令进行种族屠杀一边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一点都不矛盾,反正执行屠杀的人又不会是他自己,也不会是他身边的近卫,这件事没被看到,那罪恶就约等于没发生,好处却是实打实的,人们自然会编撰种种借口去为他辩护,但,如果大家一起看到一个老奶奶要过马路,而领导不扶也罢了,还去踹一脚,那么他身边的人难免就要感到不适,降低对他的敬畏了。
?一个人很难感知自己视线范围以外的善恶,所以在眼见和未见的时候,行为标准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人总是想要帮助快落难的同类,这是人性的本能,一个人倘若连自己的本能也会违背,那这就无疑让人感到可怕和危险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处置政务时要设置一些门槛,为的就是能让决策者拥有必要的决断,而不是为自己的人性拖累,因为有时候牺牲的确难以避免,而政治决策确实是反人性的,如果什么人性都不违反,那就没有决策能做得成了。
?譬如说,王良妃向使馆的门卫求助,那么门卫虽然基于职责不能让她随便进去,但可以出于自己的同情心,让王良妃在门房里待着,过一段时间,等追兵退走了再向上汇报,这是在不违反自身职责的时候提供的一点灵活性,一点基于良心的帮助。
?双吉如果是个够成熟的政治家,当时就该立刻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两难的阶段,那么,做法是很显然的,第一:按照《备案令》的规定,使馆不能作为备案场所,更何况此刻还不在使馆,使馆之外;
?第二,《备案令》也不允许对未发生的行为备案,第三,虽然在职务上,不具备接受备案的条件,但基于个人的判断,认可王良妃对未来人身安全的忧虑。
?以私人名义,我这里留一份名单,虽然之后发生什么事,我爱莫能助,但我以谢双吉的身份向你担保,将来如果这名单上有人被处死了,那我就是知情人,我可以回买地帮你们备案。
?……这不就结了吗?就起到的效果来说还是一样的,王良妃拥有了谢七姐的背书,虽然是私人名义,但考量到她的身份,和官方的又有什么不同?她照样可以操作着去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且必须领双吉的情,但使团在官面上那就好周旋得多了,也不用应对敏朝官府的诘问:我们表面上什么都没做啊,七姐私人的一些交往,这个不属于公务范围,不必和你们交代吧?
?甚至于对使团的同事,也没什么交代不过去的,双吉的做法是合规的,她确实基于私人感情,做了一些许诺,但这不也是人之常情吗?难道你们就不同情被无辜牵连的王良妃吗?
?到底还是年纪小,锻练太少了,谢双瑶认为,和差不多同龄人的皇帝比,双吉不如——皇帝虽然比谢双吉要大,但他启蒙晚,所以姑且认为心里年龄差不多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