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263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女卷!”
一片女卷声中,只有偶尔夹杂的‘男卷’,考官发给之前,还要叮咛一句,“若是半路换卷子,成绩是后卷为准,但总分要罚五分!”
这意思便是不能先尝试男卷,若是做不出再换卷子,当然若是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150分的卷子扣个5分也不怕,那也尽可以试试。卫妮儿虽然本人十分坚持要女卷,但也不期然竖着耳朵,期盼地听着那偶尔响起的坚定‘男卷’之声,心道,“若不是天才,就是已学了很久,又有名师指点,看来果然是我想得多了,我们大部分考生的基础本就太薄弱,一时无法和那些男特进士比较,也是合情合理,倘有一二教育完整的女子,水平不会低过男特进士太多的,想买地考的都是通卷,可见此刻的分数差,只是大多女考生学习条件太差了,时间门又仓促,再过几年,说不定敏地也能用上通卷。”
因她见过王良妃几面,听得出她的声口,卫妮儿也是特别留心,听王良妃号舍里传出一声‘男卷’,也不觉暗暗点头:难怪她要离婚,要做官……看来也不是痴心妄想,总是有点水平。
卷子到手,还不能马上拆封,此时每个号巷里头,已经有宫人来回巡逻监督,若是听到拆封声、写字声,立刻就有人过来查看,发现提前拆封,当即就要逐出场外——否则,号舍在前的考生就占大便宜了,至少能富裕出一炷香的时辰来。这也是正科流传下来的规矩,因此卫妮儿虽然得了卷子,但还能胡思乱想,等到卷子都发放完毕,再响号声,众人方才拆开卷子,在宫人巡逻中,开始查看卷子,演算作答。
“……也就比女童生、女秀才试略难一些,有一元二次方程式,几何考察到平面几何而已。”
卫妮儿把卷面草草一看,心里也有数了:童生试是百以内的四则运算,秀才试难一点,有五位数的四则运算,不会打算盘的很难算出来,而且考察了一些最基本的几何常识,到现在开始算图形面积、角度了,有方程式了,难度大概就相当于买地的初级班毕业水平吧……虽然对她来说这也都是新知识,但卫妮儿毕竟不痴傻,也不是小孩儿了,这两个月也着实用功,这份卷子不说答满分,做得仔细一点,答个130分左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130分,算是个很体面的分数了,倘若后续都是这样难度的卷子,考中几乎是必然的,卫妮儿心中一定,也就不再胡思乱想,开始仔细做题,此时考场中都是算盘滴滴答答的波动声,炭笔沙沙的响声:大部分人都是先在草稿纸上演算,随后再用毛笔或者墨水笔誊抄上卷子,因为草稿纸只允许带二十张,所以还要拿馒头干进来,准备擦草稿用。
卫妮儿原本还带了一个大馒头,就是害怕题目太难,草稿写不完,如今出乎意料,富裕了不少,而且不到正午,就把整张卷子都做完了,还在慢慢检查,心情放松下来,便觉得肚子有点饿了,于是从书箱中掏出棉花袋子,拧开水囊,喝了半壶温水,配着那大馒头,一边看卷子一边往嘴里送,不知不觉全吃了下去。
吃到最后,噎得有点厉害,才恍然发觉自个儿把馒头都吃完了,一会儿没东西擦炭笔——还好,她也没怎么用草稿纸,还不算太狼狈,不过一笑而已:倘若是前几年,开春的时候,冬衣还不能当,又是接连几个月没有收入,冬日里总有些突如其来的人情支出,这也是卫家最窘迫的时节,若是那时候不提防吃了个馒头,可是要心痛好几日,挨母亲一顿说的。
毕竟,擦炭笔是白面馒头好使些,京里一般人家惯吃的杂合面馒头,擦在纸上灰突突的很不好看,也不便炭笔再用,搁过去,这么一个白面馒头真是相当贵重的吃食了。
今年有所不同,过去一个冬天,卫妮儿东奔西跑,和兄长一起着实挣了不少的跑腿钱,再加上买地的精面粉进入了京城市场,使得白面馒头不再是专供富贵人家的奢侈品——
从前京里的鞑靼饽饽铺子,那都是富贵人家才能进去订供桌的地方,有能耐买一桌子奶油精面点心给先人法事上供的百姓很少。一般做百姓生意的馒头包子铺,普遍卖的都是杂合面馒头,所胜只有一点,就是发酵的火候比民间门要好些,吃在嘴里虽然也粗拉拉的,但酸味没那么冲鼻,实际上一般百姓人家吃的馒头,很多是发酵过劲儿的,很废牙口,酸溜溜臭烘烘的不算是什么体面的吃食。一个馒头,倘若里外用的都是白面,那么不管是发面还是不发面,实诚不实诚,那都是逢年过节殷实人家才能享用的口粮啦。
可想而知,在那时候,哪怕炭笔也不是贫苦人家能用得起的,因为炭笔最大的优势反复使用,是需要馒头来配合,当然就更不提纸张的售价了,读书在任何时候都实在是很昂贵的事情,也就只有买地有这样的气魄,一声令下,所有百姓都要花费半天的时间门去读书了——卫妮儿知道肯定也有许多人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宁可去做一份半工的,但她现在见事逐渐明白,已是知道制度并非要约束所有人,哪怕只能约束大部分人,形成的力量依旧是极为可观的。
买地的炭笔,买地便宜的面粉造的馒头擦——馒头擦还能吃呢,只要不在乎炭粉的那么一丝苦味……买地带来的便宜纸张,买地的制度,这些东西形成的力量,会让买地的百姓读书识字的速度,远远比敏地的百姓更快得多。
当敏地的女特科还在考这种送分卷子的时候,买地的吏目试难度已经逐年提升了,而且考的是通卷——差距,就是这样残酷而显眼,在可见的未来还会逐渐扩大。随着卫妮儿阅历逐渐的丰富,她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考过女特科,她便也明白,尽管敏地已经做了巨大的改变,但在买地已经成型的制度面前,这样的改变还不够,还远远不够。
但眼下,能做到这些便已经不错了,光是这简单的数学女卷,已足以让许多女考生面色发白,不肯定地互相询问——其实一元二次方程,无非就是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只要能认字,能把应用题读懂,并且会使用买地的数学符号体系,之前有过一点点数学的基础,做过些鸡兔同笼类的游戏问答,想要答错都难。但卫妮儿已是意识到,虽然她的家庭十分普通,甚至可以说和很多考友相比很贫困,但也并非每个考友都有她的教育条件,她唾手可得的东西,对很多人来说是想方设法才能获取一点教材,犹如天书一般奥秘的知识。
“应用题里和方程有关的,我还能答出来,算面积的我实在是不会了……”
这也是自然的事情,因为算面积在此时还是相当专业而且少有应用的领域,鸡兔同笼,常用来考校聪慧的孩童,面积的计算在此时的需要是很冷门的,民间门并不太接触,理所当然成为了女考生的弱项。众人一边谈着一边摇头,走出考场去寻自己的家人,而此时考场外,已经有本场的试卷在流传了——
京中的消息,流通的就是这么的快,哪怕是正科,开考之后没有两个时辰,考题也会流露出来,特科的卷子居然也不例外,此时众人已经知道考卷分了男女,不过似乎舆论对此倒没有表示什么意见,至少卫妮儿没有听到有人在嘲笑此事,反而有许多人手里都拿着札子,在和自家的亲眷说话,札子上密密麻麻写了字迹——
“这是标准答案,你还记得你写的什么吗?来,对一对——五文钱在那边茶铺买的呢!题目一出来,茶铺里就有书生在做了!他们去年男特科就有的这规矩。考出来就能对答案!”
这也是特科的特色了,正科这里,考生的答案往往是秘而不宣的,直到最后录取之后,才会默写出来交给同窗品评,但特科的试卷既然和正科不同,那么便立刻衍生出了‘对答案’这种考验人心态的东西,像卫妮儿还好,她和卫大郎结伴来去,没人来接也就没抄答案,再说两兄妹是京城土著,又结识木头一家,算得上见多识广。
木头媳妇虽因为知识浅薄,没能考过女秀才,但也打听了一肚子应试的技巧,点拨过卫妮儿道,“听宫人说——她们是常月考的,考过了第一科,千万别对答案!考的好不好那都是上一科的事了,无法改变结果,该做的是全心全意地去准备下一科!”
卫妮儿也认为这话是有道理的,此时便专注只找兄长,她身边许多女考生却是迫不及待地凑过去已经开始对起了答案,并且——虽说是这样简单的考卷,但也有人对完答案之后,心态当即崩溃,眼泪顿时滚滚落下,哽咽道,“怎么答案是-2,怎是-2!我算出来了却觉得不可能是负数,又改了答案,这题值十分呢!”
“算学都考成这样,物理、化学还考什么?我还不如跳河算了!”
说着,竟是发足就要往河边奔去,俨然是一副弃考轻生的模样了!
第517章 流行的散布
说句实在话, 在人多的地方,想要寻死成功也不是件容易事,这女孩儿自然立刻就被众人拦了下来——也还好冬日穿得厚, 身边又多是女娘,毕竟把她抱住了,也没有因拉拽衣衫叫人看了笑话去, 众人七嘴八舌, 一边规劝一边将她带到贡院边上, 卫妮儿问茶摊主买了一杯红糖热水来给她喝了,劝道,“何苦来?便是考得再不好,那也有比你还差的, 考完了千万别对答案,不然下两科可还怎么考呢?”
这姑娘听了, 眼泪如泉涌, 对卫姑娘诉苦道,“数学便已是我最擅长的科目了, 化学和物理,根本连教材都没有看全,只是从别人那里手抄了一本, 都不能说看懂了,若是算学都考得如此了,另外两科还需要来考么?能有什么用?!”
她这一说, 众人顿时也同情地唏嘘了起来, 多少都有些同病相怜的味道,的确,数学虽然也有难题, 但因为生活中总要用到,大多数人还是自以为有一点基础的,若是账房家的姑娘,那更可以说对四则运算是有信心的,也因此她们才能考过前头的童生试、秀才试,不过是今日的考卷,考察的内容超过了四则运算,这才让人心态崩溃。
但那物理、化学,如果没有上过培训班,专靠自学课本,那若非绝世奇才恐怕是不容易读懂的,且很多女考生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本都找不到完整的,很多人是到处托人手抄了来,遇到看不懂的地方,都要怀疑到底是抄错了,还是自己理解的能力有问题。
这个哭泣的姑娘,自述叫做钱生生,果然便是家里有亲戚做账房的,因此数学自小就还不错,靠着数学出类拔萃的分数,女童生、女秀才都是考过了的,只是她并未住在京城,而是住在保州府,家里原在这件事上也不用心,横竖图新鲜一考而已,她考过女秀才了,这才忙忙地去给她踅摸化学、物理的教材。
此前考试时,这两科她都是胡乱回答甚至是交白卷的——她能到京城来,完全是因为数学功底还算扎实,而别的考生哪怕有教材带入场中参考,但基础薄弱,连对着书找答案都做不到,化学、物理两科勉强胡乱得了些分数,也压不过在数学这块的分差。
“好说歹说,问一个落榜的同年借了教材来,忙忙地抄了,”钱生生眼泪止不住的掉,伸手不住的抹,一边哽咽道,“我连数学教材都是到此时才抄来的,那个面积计算还没学明白呢,这就进京了,还有负数、0的运用,都是才自学了一遍,也不知道我学得是对是错!那题果然是-2,我算出来是的,可又觉得考试的答案不会是负数——”
她果然还是对这道题目耿耿于怀,卫妮儿听了也是一叹:其实负数这个概念,见于《九章》,对于那些痴迷算学的儒生来说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只是钱生生只是从账房亲戚那里学些拨算盘的手法罢了,怎会知道这些?薄弱的基础便完全体现在考试中了,哪怕只上两个月的补习班,有人教导,这效果也比她一门心思闷头学要强得多。
再说‘零’这个概念,若不是去上课,卫妮儿也不知道,在数学中,‘0’这个数字的概念从前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虽然她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样,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小圈圈儿,但对于那些曾经受过旧式算学教育的人如钱生生,要用0这个小圈圈来取代原本在算筹中的空位,也需要调整和适应。
要知道,原本的一千零二这样的表述中,零和余的意思是一样的,表示的都是大数外的小数,一千零二,并不是直接对应着一千+0+2,而是一千的大数外,还有2这个小数而已,甚至包括‘0’对应‘零’这个翻译,把一千写成1000,他们都需要时间来接受呢!
除此之外,还有0在加减乘除中的规则,这也是老式数学教育的学生必丢的分数,因其没有什么道理,是人为制定的规则,就只能强迫自己去接受,总之,对这世上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是从1开始的往上数到某个无法记忆的大数之间的加减乘除,在买地的考试中,数学要从1再往下去延伸,由0衔接了负数,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新奇,想要完全覆盖掉从前的认识,并且熟练应用,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
倘若钱生生能有上学机会的话,至少考试时就不会出现这样无助奇葩的情况了,卫妮儿尽力安慰道,“先不说数学了,其余两科,便是完全不会,光靠瞎蒙,也能得几分,总是比弃考来得好。再说,也从未说过这一科要取多少女进士,余下的落榜生会否另行应用呢——便是落榜,说不得人家看你到底是个女举人,回乡也能开个特科蒙学不是?考完总比没考完来得好,哪里就到了要轻生的地步!”
钱生生被她这样一番劝慰,总算情绪逐渐平静,抹泪道,“是我想得太好了,姐姐有所不知,我本来今年夏天便要成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