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33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你爹爹妈妈现在倒是得意了,竟可以入城考试去!”
不错,当水稻熟了第二茬,买活军处的田师傅和林师傅,一起带了手册过来,指导林场种山竹树的时候,范老实和老实嫂,已经成为了让阿美祭司引以为傲的模范信徒,惹得土人们艳羡、妒忌而又尊重的同时,他们也诧异地发现,自己身上发现了很大的变化——这辈子从来也没人想过他们两人是可以识字的,不论是族中长辈,还是他们自己,都没想过他们是读书郎的命,可现在,范老实一家人不但认识了拼音,还在长期读报的情况下,自己认识了不少汉字——他们居然真的识字了!
‘老实——老实还不错,吃口力气饭是有的’。这是范老实一生收到最多的评价,就连他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最好也不过就是如此了,至于妻子,更是如此,不像是江浙一带,城镇里百姓多识百把字,在广府道,九成九的百姓一辈子都不会有识字的预期,男子犹如此,更别说女人了。范老实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和妻子,居然不再是睁眼瞎了——对照着拼音,还有在反复的诵读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记下来的那些汉字,他们居然真的能看懂报纸了!
“从一到十,不都是极简单的字形?‘文’这个字也简单,那,你看,‘文’你是认得的,文后面跟了一个什么?一个hua,wenhua文化,这个字不就是化字了吗?”
他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认识了不少汉字,仿佛顺其自然一般,除了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之外,算下来竟也有几百字是初步掌握的——虽然写不下来,却是能读,至于写,他现在也能歪歪扭扭地写下‘范老实爱学习’这样的一句话了!
便是祖坟里的爷奶,跟着大哥被发配在吕宋的爹娘,怕是都想不到吧!当范老实成功地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久久地凝视着沙盘上扭曲的字迹,一瞬间竟有一种战栗之感——他掌握了文字,从此,他可以亲自给大哥、给爹娘写信了!他的思想能够脱离自己,化为信上的字迹,去到比他更远的地方,留在比他更远的时间之后——
这一瞬间,范老实被这种宏大的力量所震慑,几乎要发起抖来,他的心跳得很快,眼眶也有些发热,他不得不反复地念诵着黑洞量子知识神明的尊号,才能把自己这不合时宜的泪意给压制下去——在他这个年纪,掉眼泪已经是丢人的事情了。他闭上眼,漫无边际地想着知识教的经文,想着阿美祭司,还有千里之外那似乎无比残暴,有时却又很柔和的买活军衙门……
等范老实的情绪平复下来以后,他去找来了在家中被束之高阁的写字本和铅笔捆——为着节省的缘故,他们平时都是在沙盘上练字,白纸和铅笔是轻易不许动用的。范老实也是在沙盘上反复划拉了好几遍,这才深吸一口气,小心而笨拙地捏着铅笔,在纸上歪七扭八地写道:
【父母大人jun安:
次子老实dun拜,大哥可好?sao子、zhi儿女们可好?我们在占城港】——他翻开报纸,对照着写下了占城港这三个较复杂的汉字,【一切dou好,我学会写字了,信是我亲手写的,占城港这里,什么dou好,父母大人不要diannian】
【我们jiu要收huo棕榈油了,这一n收huo过后,我会进城考试,如果考试成绩好,我jiu请祭司求情,到lvsong来看你们……】
第672章 棕榈果采实收 占城港.范老实 范老实的……
是的, 棕榈果终于要收工了,这是件大事,因为林场自从开创以来, 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采收过棕榈果呢——棕榈树要三年才能挂果, 便是天气好,树种也好, 长得快些, 至少也要两年时间。至于橡胶树,至少要五年才能割胶, 那就更是久了。
现在这批棕榈树,便是两年多前张阿定等人刚开设林场时种下去的,这几年天气热,长得很快,今年已经挂果,这也是林场第一次尝试大规模采收棕榈果,在此之前, 不过是偶有发现正在结果的棕榈树, 虽然也会摘果子,但并不自己熬油, 因为熬油不是什么小事情,需要不少的人力,而且——还有一点是不得不提到的, 那就是张阿定等人那时候并不会熬棕榈油。
棕榈油的熬法,和别的油料作物并非完全一样, 而这一点范老实等人也是逐渐才学到的,除了知识教的传道之外,主要由农业专门学校的学生组成的林师傅、田师傅也时常来组织人手一起上课, 而林场对这种课程非常的重视——不重视不行啊,张阿定一帮东家合资来南洋闯荡,那是真的大胆,他们到南洋时,除了一些传统的农业林业经验之外,别的是什么都不会的!
什么都不会,就这样来了吗?也就这样来了,这就是客户人家中敢于闯荡的那批英才所拥有的气魄和胆量,这样的林场,都是必须信赖着买活军后续会来教导他们,否则,这林场非得血本无归不可:便不说没有人割过的橡胶,若是官府不来人教导,他们自己折腾能不能弄出个名堂,便是棕榈果,哪怕是采摘——如果林师傅不教导的话,这都不知道该怎么弄呢。
不错,甚至就连采摘棕榈果,在林师傅来之前,都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山竹、榴莲这些名贵的水果,也都是如此——南洋的物产的确丰富,但却难以量产,因为获得难度是不低的,就说棕榈果吧,盛年的棕榈树,大约是六米多高,而且不像是华夏的林木,有可以立足的枝丫,它的落脚点很少,有些树干上还有锋利的鳞片,随意就能割伤人。就算知道棕榈果是好东西,可该如何去获取呢?
土人的办法是很直接的,那就是硬爬上去摘——这事儿连猴子都帮不上忙,猴子只能摘椰子这样容易扭取的东西,便是榴莲,都很难摘下,山竹这样的东西又因为果实小而多,猴子是不好处理的,油棕果便和山竹差不多,一般人上去,是直接割下整个一嘟噜的果束——一个果束就有二三十斤重,若是砸到头,人当时就死了。在南洋摘果子也有相当的危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获取难度高,要把油棕果制成香喷喷的,用来炸东西的油,工序也不少,一般的部落村子,肯定是办不到的,这也就难怪在买地崛起之前,南洋的棕榈油并不是很普遍的特产了。而买活军来了南洋之后,第一步先是组织林场去开山种树,第二步则是讲述养林要点,现在到第三步,小范围收割果实时,他们就带来买活军特色的‘先进生产力工具’了——柄子长达六米,锋刃可组装的油棕果收割镰刀。
“这样的铁是天上来的吧!”
这样锋利的镰刀,给土人们极大的震动,毫无疑问,这是部落完全无法获取的武器,汉人对铁器的掌握和‘滥用’(以土人标准),是土人对知识教虔诚的一大来源,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是得到了知识神的垂青,人是无论如何也掌握不了如此难以想象的技术,并且如此广泛地应用的。“有了这样的镰刀,站在树下就可以割果子了!我们还担心一片林子都要我们爬上去采果子呢!”
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事情,采果子太容易发生意外了,而让人高兴的事不止这一桩,和镰刀一起来的,还有用椰子壳造的头盔——这个头盔林场是可以自己造的,虽然简陋些,但因为取材的方便,立刻得到了林场的欢迎,林场立刻颁布了新规定,即日起凡是去帮助采棕榈果的工人,必须佩戴椰子壳安全帽,否则是要罚款的。
虽然又多了一条要罚款的规定,但这也是害怕出了人命的缘故,大家虽然有所抱怨,但心底还是服气的,对林场的管事们,他们认为没有太多好挑剔的地方——这些严格的规定,仔细追究起来,心都是好的。
就这样,今年采棕榈果,虽然是初次,但要比大家预估得轻松许多了,当然,仍是不容易的——要使用好六米长的镰刀,需要反复的练习,心灵手巧的工人很快就学会了,而采棕榈果是根据重量有奖金的,虽说不多,但大家还是争强好胜,都琢磨着练习镰刀的用法。等到第一片林子采完时,大家都有了相当的进步,这其中最灵巧,最有心得,口齿也最伶俐,文化水平最高的工人,便被林师傅选拔出来,去别的林场当教头,教那边的工人来用镰刀了。
去当教头,无疑是很得脸的事情,不但出差有报酬,毫无疑问,肯定是可着他们加工钱的,甚至被别的林场高薪聘去,也不无可能,和范老实一家人一同来此的李家小子,虽然才十四岁,但心灵手巧,拜入知识教之后,受到虔诚范老实一家人的影响,现在官话也说得很不错了,便被选拔了出来,跟林师傅一起走了。
而李家人似乎一下就在林场找到了更多的归属感,也变得悠然自得了起来,在范家人面前,底气也要比之前更足了——在此之前,他们总有些外来户的惶惑,什么事情都不敢出头,便是和土人妇女,都不敢有丝毫的口角哩。现在,他们连笑声都比之前要大得多了,自然干起活来也更加卖力,“大小子总算懂事些,我们家不能叫他丢人罢!”
教头终归是少数,林场内其他的工人,这会儿也不分伐木工和植树工了,都来帮忙熬制棕榈油——按照土人的做法,棕榈油摘下来之后,要先从果束中把果实取下,再剥去外壳,把捣碎了的果肉、果仁一起,放到锅中去煮,煮过之后再榨,不过,如此得出的棕榈油杂质不少,一看就知道是劣油,便是南洋城里的富人也是不太要吃它的,更不是买地现在卖得极好的那种炸油。
买活军的做法呢,说起来就要废柴火一些了,他们是连果束一起,先去蒸煮,蒸煮过后,果实便会自然脱落,再撇去茎干不要,把果实再蒸一次,这一次蒸煮时,换一个锅,锅里有扇叶状的搅拌片,一边煮,一边用人力或者畜力带动搅拌片旋转,果实便被打得烂糊糊的,第一道油就这样做出来了。
第一道油会过一遍筛,过筛后,余下的油糊糊还能再压榨一道,把两道油混合在一起,就是原油了,这样的原油是棕色的,对土人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好油了,但对买活军来说,却还不足够。在买活军这里,原油要送到占城港,再经过占城港送到鸡笼岛去,买活军在那里有一个炼油厂,能把原油进行二次分离。
在二次分离之后,硬质油会被分离出来,可以做肥皂(所以买活军的肥皂很便宜,远比敏朝要廉价得多)、润滑油等等,也可以任其凝结储存,需要的时候化开炒菜吃,只是会有点儿怪味罢了——而硬质油分离出去之后,留下的软质油,才是买地到处都有得卖的炸油。
“所以,这些年来,买地的炸物风味是越来越好了,因为一开始,炼油厂没造起来的时候,大家用的只是过筛数次的原油,到底物性还不是最适合做炸油的,现在的软质油做炸油,当真是好,一天内反复的炸,油味也不会发苦,且依旧清澈。”
张阿定等人,把林场制的第一批原油送到占城港后,回来时就带了一大罐炸油,请大家吃炸物——炸鸡是不敢想的了,这得炸多少才够大家分的?主要是炸年糕、炸木薯饼,还有炸芭蕉、炸土豆、炸饭团、炸红薯饼……用这些便宜的主食做成炸物,浇糖浆来吃。大家可以放量吃——管够,也算是酬劳第一次采收棕榈果的兵荒马乱了。
虽说难题多,但卖原油的收入如何?只看东家的脸色,便知道是不低的了,大家的心情也都不错,汉人移民这里,大人们嘴角挑着,矜持地小口咬着炸糕,不时交换一个眼色,小孩儿则吃得满嘴流油,和土人一样欣喜若狂,流露着不可置信——这样敞开了吃,满嘴流油的吃炸物,不论是土人还是孩子们,都是做梦也不敢想的。甚至很多土人压根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做法叫做‘炸’,他们最多是吃烤物,能有炒菜都算是非常富裕的了,因为炒菜需要铁锅,这对于很多土人部落来说,完全是不可能拥有的东西。
香啊!怎么不香呢?但凡是个人,没有不爱吃油的,这东西和糖一样,香得是不讲道理的,更何况是在油里充分地吸饱了,疏松多孔的年糕,再浇上熬得热腾腾的红糖浆?
这味道对于味蕾的冲击简直是霸道的,一拳就打进了脑海深处,叫人吃过一次就再也忘不了,有些土人甚至吃着吃着哭了起来——他们没有办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因为信仰知识教,他们居然能享受到这样的美味,毫无疑问,在这一刻他们已经走得比多少祖先都要更高得多了!
哪怕是汉人们,吃着这样的点心,心里也不乏震动,不年不节,只是为了庆祝一下棕榈果的丰收,就把油锅从早开到了晚……
自然,他们也知道,这样做的花费比在老家少多了,所以不能说东家浪费。只是正因为如此,心中才更是五味杂陈——越是看着东家那种司空见惯的神色,心里便越是说不出的翻腾:张阿定这些东家,还有来蹭饭的张安等人,对于这些炸物也只是浅尝辄止,他们彼此谈笑着,回忆的却是在买地吃炸鸡的事情——在买地,炸物是常见的,甚至还有炸鸡这样的东西,随意廉价的出售,东家这些没有什么根基,必须到南洋来闯荡的年轻人,也能时而吃上一两次的!
这是什么样的生活啊?就是在敬州城里,能过上这种日子的人又有多少呢?如果说,范老实他们从前消息闭塞,不知道买地的百姓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可族里、州县里总不会都是他们这样闭塞的人吧?范老实他们现在会读报纸了,便是知道,读报的人,耳目的灵通根本是不识字的人完全无法想象的。要说之前敬州没人知道买活军的日子这么好,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既然知道,那……那之前买活军来的时候,如何还说着要打买活军?
在买活军治下,连他们这些罪民,在偏僻的南洋都能过这样的日子,华夏本土的百姓呢?日子岂不是只有更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