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 第454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至于亢龙锏的问题,狄湘灵反倒有了确切的答案。
正如她所言,对方的亢龙锏绝不是从小浸淫,数十载功力的那种,而是后来所学,但由于本身有着宗师级的武学造诣,才能使得炉火纯青。
可这也不好证明。
毕竟对于外人来说,两人的招式简直一模一样,一脉相承,那对方如何就不是你的老父亲?
“呼!”
就在狄湘灵审视地望向对方时,中年大汉长长吁出一口气,额头上的汗渍消失,白烟也散去,发出感叹:“老了老了!终究不比你们年轻的,这般打下去,为父我是吃不消了啊!”
狄湘灵道:“父亲大人……明日不准备与我切磋了?”
中年大汉道:“缓个几日吧,都要过年了,这还是我们一家人团聚后过的第一个年呢,得好好聚一聚!”
话到这里顿了顿,中年大汉笑道:“我儿呢?我回来一月了,怎的还没见他露面?这可不孝顺哦!”
狄湘灵的眼神微微一厉,却也不慌不忙地开口道:“六哥儿早就想来的,不过我跟他说,一家人毋须生分,父亲大人也不急于一时!”
中年大汉再度露出招牌的爽朗笑容:“呵呵!女儿所言不错!确实不必急于几日,待得过年时,我儿总会来见我的!”
狄湘灵面容恢复平静,竟也露出一丝微笑来:“到那个时候,六哥儿还有一件珍贵的礼物,要送给父亲大人!”
“哦?”
中年大汉浓眉扬起,满是好奇地道:“何物?”
“《唐书》的草撰!”
狄湘灵道:“河西的事务已经稳定,各州百姓安宁,六哥儿便腾出手来,再修《唐书》,如今已有几册草撰,可由父亲大人过目!”
中年大汉怔了怔,明显有些诧异:“《唐书》?为父若是没记错,前唐的史书已经有人修过了吧?”
“确实修过了,但修得很差!”
狄湘灵解释:“六哥儿在馆阁的时候,就觉得五代时期编著的《唐书》潦草成篇,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抄下来的,根本不作处理,完全是不合格的史书,因此有意重修唐史!”
中年大汉喃喃道:“这般年轻,就能重修前朝史册了?不过为父是个粗人,也看不懂那些史书啊!”
狄湘灵笑道:“父亲大人别的不感兴趣,但此前对我说了‘组织’的前身,我转告六哥儿后,他也没想到太医署竟然与‘组织’有所关联,修史时倒是特别留意了一下……”
“原来如此!”
中年大汉目光大动,饶有兴致地道:“那为父实在期待,我儿编撰的《唐书》中,准备如何描述太医署与咒禁科,是否会阐明一群有志之士对咒禁所学的沿袭?”
“太医署是值得肯定的,作为历朝历代的第一所朝廷所设立的医药学府,为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咒禁科在太医署中人数最小,从中可以看出前唐朝廷还是明事理的,清楚疾病需要通过正规的医家手段来进行治疗,而非依赖于咒禁这样的空洞方法!”
狄湘灵说到这里,语气陡然转冷:“至于‘组织’,也配载入史册?他们追求的长生,不过是一场虚妄大梦,为此残害了多少无辜的生灵,相关痕迹自是要彻底抹去,不让后世效仿,这等阴影里的爬虫,就该彻底消失在阴影里,多提一个字都是抬举了它!相信父亲大人,也是这般想的吧?”
中年大汉灿烂的笑容第一次消失了。
第五百三十一章 到底是什么样的易容手段?
狄进确实在编撰新版的《唐书》。
编写史书,本就是馆阁储才的特权,寻常进士很难得到这样好的机会,而他当年是请了大儒刘筠出面,才开始了这部前朝史册的编撰。
这件事当然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不仅是狄进,王尧臣、宋祁、韩琦也都受邀编撰过《唐书》,只是这些人在馆阁时还好,工作清闲,如今都是河西一州之长,忙于政务,没什么时间了。
相比起来,狄进把河西路带向正轨后,具体的事宜反倒不再插手,安然坐镇边陲,稳定上下之心。
给唐朝修史,属于空闲之际陶冶身心,同样也是一份责任。
史书中有伟大的灵魂、跌宕的命运、挣扎的人性和鲜活的市井,唐朝更是一个后世让无数人为之向往的朝代,能以一支笔,为这样的朝代做出尽量客观的记录,是留于后世的深远印记与珍贵礼物。
当然,有的人可不觉得这是礼物。
狄进写着写着,耳朵微微一动,听到熟悉的脚步声接近,微微一笑,放下了笔。
果不其然,待得他抬起头来,就见狄湘灵步伐轻快地走入书房内,笑吟吟地道:“六哥儿!”
看着姐姐高兴,狄进也挺高兴:“姐,出了一口恶气?”
“六哥儿就是能耐,当真如你所料!”
狄湘灵语气畅快无比:“就在刚刚,那个家伙果然提到了过年要与你见面,我就把准备好的那番说辞讲了出来!呵,你没亲眼瞧见他的那张脸,难看到装都装不下去了!没想到一个贼子,居然对《唐书》那么在意!”
“此人在意的不仅仅是《唐书》,而是留于后世的声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