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38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于是,陈渊和朱铭开始探讨,士子们静静聆听,令孤许趴在地上记录。
就连那个江西来的涂汝揆,都坐在旁边听得入神。人家虽是江西的二流货色,放在汉中却属于一等一。
天色渐黑,篝火升起。
朱铭和陈渊交流完毕,士子们开始提问。
涂汝揆首先问:“如何让格物来的知,契合孟子天性之良知?”
陈渊回答说:“天命之谓性,致良知要晓天命,归复本心而已。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讲的是儒家心性命理。多少先贤大儒,一辈子都在穷究这个。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尔等年纪轻轻,恐怕难以理解其真谛。须多看、多学、多悟,日月精进,方可摸得一鳞半爪。”
陈渊对于致良知的理解,更适合普通人。
王阳明那种致良知,对天资要求太高了,确实能教育出许多猛人,却也让无数资质平平者成为妄人。
朱铭说得更直接明白:“先立个大志,然后以其为目标,去做人,去学习,去做事。这个大志,不一定是你的天命。我等还年轻,坐井观天,只能从那一片天中寻求大志。等从井里爬出来,或许大志就变了。也可以从小就立大志,比如济世救民,但怎么做,却要慢慢去摸索。若有某天,为了自己的志向,能够舍生取义从容赴死,能够毅然抛弃荣华富贵,那就真正找到自己的天命了。”
陈渊皱了皱眉头,他不太同意朱铭的观点,但似乎大方向又没说错,于是也懒得去纠正。
解答完士子们的诸多疑问,陈渊忽然站起,开始新学派的第一次公开讲学。
首先讲的便是我本、道用、方矩三论,他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就连官差和商贩都靠拢来,只当是听大儒讲故事。
讲了一阵,有小商人问道:“陈先生,伱说人人依规矩,国家就能富裕,天下就能太平。可为什么俺守法经商,只能赚些苦命钱,那些为非作歹的大商贾,却能赚得盆满钵满呢?俺这尺子是直的,俺却要受苦。大商贾的尺子是弯的,他们却能享福。都在为家国天下画方形,俺尺子太短,只能画一点点直线。大商贾的尺子更长,他们能画很多歪线。”
陈渊说道:“你没有错,不是你的问题。是吏治不清,让好人受苦,让坏人享福。希望你能继续做好人,若有能力,就去惩戒那些坏人,若无能力,就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这些读书人,会尽量帮助你们。我们会赶走奸臣、整顿吏治,让好人守法也能享福,让坏人犯法必遭惩罚。”
小商人却是不信,用讥讽的语气说:“俺却等着那天。”
陈渊指着那小商人,对赶考士子们说:“此人不信,能怪他吗?不能取信于民,此真乃我等读书人之耻也!”
多数士子羞惭低头,也有人心中不屑。
第135章 朱成功是忠义之士
顺着褒水步行多日,即将抵达虢川镇,也就是后世的太白县城以西。
此为郿县四大重镇之一,另外三个重镇,分别是斜谷、清湫、横渠。
虢川镇和斜谷镇,牢牢卡住褒斜道,都是有军队驻守的。
同时,还有负责收税的榷关。
前方已经开始在排队过关,朱铭也打算老实排队,却听递送公文的官差说:“诸位相公,跟着俺走便是了。”
于是,众士子开始插队……
官差穿着公人服装,拿出腰牌和文书,税吏随便看了一眼,便打手势让榷差放行。
官差又说:“这些都是俺们利州的举人,要去东京应考。”
税吏不敢怠慢,亲自过去查验。
随便检查了两个举人的发解状,税吏也懒得再看了,只说:“相公们给点过税交差吧。”
举人不能免税,此时又没乘坐官船和官车。
过税的税率为2%,需要报关和搜检。
但举人们多少有些体面,不可能任由税吏检查,只要带的货物不多,象征性的给几个便是了。
顺便一提,如果严格按照法律,宋代官员也是要交商税的。从北宋开国到灭亡,中央朝廷三令五申,不准官员权贵偷逃税款,更不准用官船来运货避税。
既然需要三令五申,那就意味着屡禁不止。
“给多少?”朱铭低声问道。
白崇彦很有经验:“一百钱就够了,俺们带的货物不多,做做样子就可以。对了,这里属于凤翔府地界,只收金银铜钱,不认川陕四路的铁钱。俺在洋州兑换了一些铜钱,一并帮大郎交了便是。”
“多谢。”朱铭也不知道客气。
很快轮到白崇彦,他掏出两串铜钱:“足佰,两人。”
税吏当即放行,并不拦下聚宝盆多收。
陈渊戴着东坡巾,薛道光是道士装扮,他们又跟举人混在一起,也都随便给点钱顺利过关。
朱铭牵马过了关卡,转身仔细观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