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不晓得夜校经费的弯弯绕,也不关心这问题,他脸上写满了为难,支支吾吾:“我不是不想给你们组装,是材料不太好买。这个录音机,也是我好几年前组装的了。”
叶菁菁不假思索:“那需要哪些材料,能不能麻烦您写下来,我找人帮忙买。”
赵老师这才松下了肩膀,立刻翻开笔记本,提笔开写,末了撕下纸给她时,还叮嘱了句:“零部件的规格不能随便换,不然功率小的负担不了功率大的,时间一长,零件会烧坏的。”
叶菁菁痛快答应:“没问题,都听您的。”
哈,她找谁买零部件?当然是谢广白啦!
正好跟他好好说说纺织厂的工人夜校。
夜校能正常开课,多亏他借她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呢。
九百多块的卖书款,必须得分他一百块。
第45章 上中央广播台了 哎哟喂!
第二天一早, 叶菁菁骑车跑去了谢广白家。
之前谢广白都是在医院上完小夜班后,直接睡值班室的。
昨夜,还是因为叶菁菁今儿一早, 得过来找谢爷爷复诊,他才回家睡觉的。
嗯, 中秋节刚过那会儿, 谢老大夫是让叶菁菁喝10天中药再找他看。
但后来叶菁菁刚开始喝中药就上夜班,于是她恢复正常作息后, 又喝了10天中药再过来找谢爷爷看。
谢广白怕她找不到地方,一大早就在巷子口一边默背单词, 一边等她。
接到人,他直接领叶菁菁上楼。
咳,别误会, 谢家可不是住小洋楼的大户。
或者, 具体点儿讲,他家解放前勉强算大户, 有家中药铺子,楼下开堂坐诊卖药,后院炮制药材,楼上住人。
后来解放了,药铺先是公私合营,后来被赎买了。
谢家人住的二楼和三楼,1966年被房管部门接收了,后来谢爷爷算是恢复工作了, 革委会考虑到他家实际困难,又从中挪了三间房给他们住。
平心而论,以目前西津市城镇居民的住房紧张程度看, 谢家住的还行。
主要是谢广白父母和他叔叔伯伯家都在外地工作,谢姑姑出嫁后也搬出去了,目前家里就祖孙三人。
谢奶奶一辈子不会做饭,因为老头子跟孙子都不在家里吃饭,她干脆去巷子口餐饮店吃早饭。这会儿不在家。
谢爷爷正在走廊上打五禽戏,旁边有个拖鼻涕的小孩蹲在地上,一边看,一边咯咯乐。
看得叶菁菁特别想把他鼻涕给擦了。
谢爷爷收了势,伸手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又摸出颗桂圆给他:“吃吧,擦擦鼻涕。”
小家伙接了桂圆,胡乱拿袖子擦鼻涕。
隔壁屋子里头传来一声吼,伸出个头发花白的女人脑袋:“疯什么疯,还不死家来吃饭!”
小家伙呲溜一下,跑回家了。
谢爷爷冲那女人点点头,后者却绷着脸,“哐当”一声,把门给关上了。
眼下10月份,大白天谈不上冷。因为家家户户住房条件都不咋样,所以大部分人家只要家里有人在,都是开着房门的。
这猛地关上的房门,所代表的含义,不言而喻。
谢家祖孙却没有生气的意思。
谢广白还特地跟叶菁菁解释:“冯奶奶不是坏人,他们家是烈属。我们家刚回来的时候,还是她把房子让出来的。不然我们家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就是吧,嗐,你懂吗?”
叶菁菁试探道:“她觉得你们家,反动?”
谢广白苦笑:“大概就是那么个意思吧。”
哪怕他爷爷早已恢复正常工作,头上也没什么帽子了,但冯奶奶就是无比执拗。
叶菁菁“哈哈”了声,不予置评。
谢爷爷也没继续这个话题,只伸手招呼她:“进来吧,我给你看看。”
谢家三间房,两间住人,一间当客厅兼药房,走进去就能闻到浸透到每一条墙缝的药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