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角度上讲,申请专利不一定非得准备样品。
但铃木美雪请教了自己研发部门的同事,认为还是准备好样品,申请专利的时候更加有把握。
她带来了做领带的布料,以及拉链。
叶菁菁直接放弃了第三碗米饭,接过材料就去找纺织厂的女职工。
乖乖,不得不说,这时代的纺织厂女工就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她们总共也没见几回领带,叶菁菁也只是比划了比划样子,都不妨碍真织女们上手咔嚓咔嚓。
她们甚至都没有专业的裁剪工具,就凭着从前台借的普通剪刀和针线包,前后花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做出了一条拉链式领带。
前台服务员又热心地帮她们拿来了熨斗。
大家借着休息椅旁边的茶几,把领带熨得平平整整。
正好田副书记也吃完早饭出来了,看到手工制作的领带,他兴致勃勃地尝试了一回,然后笑逐颜开:“这个好,方便!后面我就戴这个了啊。”
叶菁菁毫不犹豫地拦住了他:“不行,这个还要当样品申请专利呢。”
在她的钱途面前,前领导必须后退。
第210章 找谁合作? 人家不感冒
拉链式领带是纺织厂的女职工们动的手。
在拉杆式旅行箱上大放异彩的, 则代表团里为数不多的一线男职工。
参观纺织机械工厂的时候,他们趁着人家午休的时间,浅浅展示了一把中国工人能够手动抡出原子·弹的实力。
没有现成的拉伸杆, 没关系,工人老大哥现场表演钳工与焊工的功底。
原本日方的陪同人员只是在旁边看着, 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
等到中国工人一系列操作完毕, 再普通不过的藤条箱麻溜儿化身为拉杆箱,在叶菁菁的手上转来转去。
在场的日本人都瞪大了眼睛, 还有年轻的日本工人拍起手来,冲西津纺织厂的焊工竖起了大拇指, 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王老师帮忙翻译。
原来那日本小哥是佩服中国工人的技术,想向他请教操作技巧。
双方言语不通,依然不妨碍他们连比带划地说得热闹。
田副书记与有荣焉, 乐呵呵地在旁边看着。
这一上午的参观啊, 对年近花甲的老同志冲击实在是大。
人家日本的工厂,用的是计算机控制。
像清花、梳棉、精梳、粗纱、细纱的检测, 人家完全不靠眼睛当尺,一台计算机用上去,检测的又精准又迅速。
人家一件纱的用工都在一个人以下了。
他们西津纺织厂呢?哎哟,不提也罢。
一上午的参观,如果不是叶菁菁在旁边不时提出专业问题,她又了解计算机的话,他们这个纺织厂考察团集体鹌鹑,简直成了刘姥姥进大观园, 要头戴红花,哄人家正宗的老祖宗开心了。
现在,通过制作拉杆式旅行箱, 好歹也在日本同行面前,展现出了她们中国工人深厚的底子。
难怪这个小叶同志这么积极地要求在日本人的工场里头,来做所谓的拉杆式旅行箱了。
原来她是在创造机会,给同志们表现自己。
田副书记想到这里,目光转向叶菁菁,微微在心里点了点头。
然后他又开始遗憾,这个小叶好像要学的是化学专业,不然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厂里直接当个干部也行。
叶菁菁不知道老领导发散性思维已经到这一步了。
事实上,这会儿田副书记完全想多了。
她之所以要求在日本人的工厂里干活,是因为制作拉杆式旅行箱,必须得进厂操作啊。
她在日本人生地不熟的,不蹭东棉株式会社的设备,她能蹭谁的?
不让考察团里的老工人们上手,难不成她自己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