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科举)

庶子无为(科举) 第2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是憋屈之处,亦是无奈之举。
上天给了他新生,也给了他考验,他只能受着。
沈锐同样也在经受着他的考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泥淖里挣扎,无一幸免。
沈锐在思索刚刚庶子的那一番话,越想,他越觉得有道理。
他之于陛下,不就是霖哥儿之于他?
父子君臣,泾渭分明,都是上位者对下位者。
然而,除却礼法尊卑,难道这里头就没有私人情绪了么?若无父子亲情,那又何称父子?他刚刚又为何同意霖哥儿的话?
哪怕是一个不受他喜爱的庶子,只要讲的够真诚,亦是能打动他的心的。
陛下自登基以来这么多年,虽然升了他一次官位后,就没有再多关照过他们沈家,可不也说明陛下至少对沈家是没有什么恶意的。
是啊,他们沈家能让陛下有什么恶意?
大哥为了周氏江山,战死沙场,哪怕是战败了,也用命抵偿了,父亲听闻噩耗,当场吐血殒命、母亲从此遁入空门,一心吃斋念佛,不问世事,满朝勋贵豪门,又有谁家同他家这般惨烈?
先皇犹自觉得不够,还要降爵惩罚,把他扔到闲散衙门度日,当今圣上能升他的官,不也证明了,他认为先皇做的不妥当么?
既觉不妥,又升他官职,自然是心怀有愧。
既有愧,便是有情绪。
沈锐原本已经躺下了,突然直接弹坐而起,因为动作幅度过大,扯到了膝盖处的皮肉,顿时疼的龇牙咧嘴,好在此刻幔帐拉下,无人看到他如此失态的表情。
“来人,呈笔墨纸砚上来!”沈锐喊了一声,外头候着的珩香连忙一叠声地吩咐人去取,然后又让人搬来炕桌到床上,铺开纸张、伺候笔墨。
沈锐执笔蘸墨,提着吸饱墨汁的毛笔垂眸深思了一瞬,然后才提笔写道:“卑职沈锐,伏望圣裁,知圣心独照,一览万物,锐不敢有隐,剖心自述昨日之过,此乃锐之罪……”
沈锐的文采是有一些的。
他虽在治国治家上没有长才,但是常年累月地研究文章诗词,在太常寺天天搞礼乐仪制,花团锦簇的文章是作的出来的,同时加上诚心诚意的悔过,以及毫无保留地将奏疏事情的前因后果,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写了出来。
甚至于,自己为什么要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也掏心掏肺地都说了出来,不仅仅讲他担心商人一派以后会占据朝堂主导,可能会带来的坏处,也直接说明这些年来自己也靠给商人子弟挂靠户籍而谋了一些利益。
若只说前者,永嘉帝只会嗤之以鼻,但是加上后者,足以让永嘉帝有些动容。
沈锐甚至还在后头絮絮叨叨地哭穷,说自己父兄走后,家中勉强维持着侯府的体面,实际上自己不善经营,侯府中多项产业亏空,所以才对此财路格外上心。
至于那封奏疏里的幽愤,他承认自己确实有过,他认为自己有才能,可以给朝堂为陛下做更多的事情,但是陛下却似乎只考虑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多年来对他不闻不问,让他心中失落无比,甚至他以怨妇自比,幽怨颇深,如今自省过来,自己连严国公那边小小的算计都抵挡不住,又如何为陛下治理江山?是他自己能力不足,怨不得陛下。
这封奏疏写完裱好之后整整有半指厚,沈锐仔仔细细通读了三遍,见无有错漏,才叫来心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通。
看着心腹将这封奏疏藏在怀中,快步走出门外,沈锐的一颗心再次吊了起来,甚至隐隐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恨不能将人再给叫回来——若是陛下看完这封奏疏更生气了,他又该如何?
沈锐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奏疏中的内容,他自揭其短,将自己埋没到了尘埃里,但是也没有什么把柄可抓。
唯一可以称之为把柄的就是自己让商人子弟挂靠户籍谋财之事,但是这事他更不怕了,满朝上下多少人清白,他可是门清。
连他都知道的事情,陛下能不知道?
陛下若要处置,早就处置了。只是给大家都留着面子罢了。
只是他沈锐如今不要这个脸面了,既然满朝上下都看不起他,那他还要什么脸?
去找魏家帮忙?去找严国公再商谈妥协?
呸!他情愿和这些人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要再看他们的嘴脸了!
就是要摇尾乞怜,他也只向天下间最尊贵的人摇尾乞怜,只要陛下不厌弃他,那就无人敢厌弃他。
沈锐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自我心理建设,从来没觉得,时间过得如此的缓慢。
第29章
沈锐散朝后继续在“太和殿”跪到天黑的事情, 瞒不住人,很快这则消息就像插了翅膀一般,众人皆知。
很多人等着看沈锐的笑话。
甚至有些人暗地里还戏称, 沈侯爷这回算是完了,估计荣安侯府可能连侯爵都保不住了, 再往下降,就要变成荣安伯府了。
以严国公为首的老牌勋贵本身就是要让沈锐做这个出头鸟来献祭的,对沈锐目前得到的遭遇是见怪不怪, 而那些进士出身的为官者, 更是拍手称快,他们一向看不惯这些以祖上荫蔽得以站在朝堂上与他们比肩的无能者。
然而一日过去了, 三日过去了,五日过去了, 听闻沈锐身子已经大好了, 又去太常寺当值了,甚至又到了上朝的日子,沈锐依旧站在不起眼的角落,毕恭毕敬地拿着笏板, 照旧一言不发地沉默, 宛如一个朝堂中的透明人一般, 而永嘉帝, 仿佛也忘记了那日的事情一般, 再没有提起过沈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