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第四十六章:民族资本的反攻号角(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些设计师组成了华东航空制造公司的设计团队,开始了对轰炸机等飞机的研究,为此夏钧为轰炸机设计提供了电动投弹器、轰炸瞄准具、驾驶和领航仪表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都十分简单,但在这个年代却是没有的。

很快他们就设计出了第一架飞机,一种装了150马力的双翼轰炸机,设计时预计可以装载500公斤炸弹。

很快图纸就进入制造状态,这时的飞机很简单,都是采用木质结构以及蒙布,而因为动力不足,因此多采用双翼。

不过华东航空制造公司并不受动力方面的限制,华东内燃机制造厂已经能够制造450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在设计上有很大的空间。

参与飞机设计的安东尼福克因为参与了技术上的问题,所以签订了华东自治政斧的保密协议。

协议规定,福克不得向外界透露一切关于这些技术的细节,同时就算是离职,也只能在中国开设飞机制造厂。这家伙来了,夏钧自然不可能放他走,就算他辞职,夏钧也不允许他离开华东自治三省。

同时还将研究农用飞机,说白了就是把轰炸机的炸弹换成肥料或者杀虫剂,亦或者是种子。

除了轰炸机,侦察机是目前的主要研制对象,这主要是用于出口的,其要求就是比其他国家的侦察机更快、更便于观察。

空军方面的逐渐比较平稳,海军方面的发展则很快速,海军人员已经发展到了五千,拥有潜艇61艘,鱼雷艇80艘,10艘300吨级驱逐舰,以及1艘8000吨级巡洋舰已在马尾进行建造。

海陆空三军都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空军和海军处于扩张状态,陆军则未进行扩张,但很快就要施行义务兵役制,这样的制度主要是为了储备兵源。

义务兵役制施行后,成年公民必须入伍两年,这两年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常规的军事训练,两年后可退伍回家。

而职业军扩建时,则从这些退伍或者正在服役的义务兵中选拔,同时为了能有良好的兵源,在浙江、江西的农村也开始训练民兵。

未来中国将面临动辄几百万兵力对战的情况,而职业均在平时是无法维持这么庞大的数目的。

在建设军队的同时,夏钧也在不断的进行投资,德国人的贷款第一批到达后,夏钧就投入到了生丝业之中,华东集团开设了几家生丝加工厂。

生丝产量最大的也就是太湖边的浙江湖州府,那里有许多经营生丝起家的富户,资本小的有几十万两,大的有数百万两。

宣传部开始给湖州府的蚕农宣传新蚕种,这种蚕种已经从培育基地中培育出了一批,采食量比一般的桑蚕高出50%,吐丝比一般的桑蚕高出30%,从孵化到成茧只需24天。

就养蚕来说,其产量限制不在于桑蚕长得有多快,而在于桑叶有多少,因此在这些方面这宗新蚕种并无太明显优势,而且还更耗费桑叶,不过重点在于新蚕种的抗病能力和生存能力极强,且可以大量放养。

同时配套的还有高产桑树,这种桑树长出的桑叶生长快速,比一般桑树多出80%左右,非常适合放养桑蚕。

生丝是一种重要的军工、交电原料,这年头穿丝绸的人会逐步减少,但市场还是比较好的。

在投资生丝厂的同时,夏钧开始给纺织业、造纸业大量提供先进生产设备,这些设备主要由华东机械制造厂生产,已无需夏钧在兑换平台上兑换,也无需到国外去订购,而图纸在之前已经购买了,并且已经用这些图纸向洋人的机械制造厂订购了一批设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