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美国开放零关税的前夕,华东自治三省的商业活动是异常活跃的,华东自治三省的各种商品以各种渠道开始向中国各省蔓延。
因为关税的收回,进口棉花价格降低了许多,让那些纺织厂的竞争力大大提高,而染料业在华东化工公司在淮安等地大量生产化学原料后也得到了突破姓的发展,燃料成本大大降低,更是给棉布带去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就在交通正在改善的华东自治三省来说,染过色的棉布比土布价格高不了多少,而以前,染色的棉布是贫苦百姓的奢侈品,他们穿的都是颜色单调的土布。
当前纺织业普遍使用先进纺织设备,加上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染料业的发展,华东自治三省的棉布开始向外省蔓延。
就国内的商业竞争来说,除了华东自治三省和相连的省份外,在其他省份并无交通上的优势。
很多未开发地区,是那些行脚商的天下,在这些地区,洋人的商品和华东自治三省的商品在运费上无明显差别,而这些地区的自给率也比较高,大多保持着浓重的农村自然经济模式。
而在长江流域,则是洋货的天下,华东自治三省的货物通过华东近海运输公司的轮船开始进军长江流域市场。
长江流域人口密集,是中国最主要经济地区。
不过中国的财富基本上已经被榨取得了很多,百姓普遍贫穷,主要的财源来自于农业,同时也是重要原料产地。
例如汇集在汉口的牛皮,长江流域每年能提供十万担的牛皮,这些原料为四大洋行所争夺的对象。
刚进入长江流域的华东自治三省商品,很快在长江流域杀出了一条血路,洋货开始抵制华东自治三省的民族商品,特别是几大洋行开始联手封杀华东自治三省的商品。
在残酷的价格拼杀,以及运输控制上,华东自治三省的货物一度败下阵来,不过当华东近海运输公司开始运营后,民族资本又重振旗鼓,再次向长江流域的市场发起冲击。
这次冲击的力度更加凶猛,而那些民族商品也变得有了组织,全部商品都贴上了一种新商标。
商标采用计算机创作的版纹,下面三个在不同光线、角度下变幻眼色的‘中国制造’四个字,边上还写着:“支持国货,振兴中华。”
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商品被贴上了精品商标,这种商标是夏钧成立的‘中国商品质量检测站’所拥有,各种商品都可以申请使用这种商标,前提是商品符合质量要求,并且需要缴纳一定保证金。
贴着这种商标的商品,在使用时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找‘中国商品质量检测站’,检测站将用商品保证金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民族资本的反攻号角在这个初春已经正式吹响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