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第一百五十八章:扫盲风暴(3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工业方面,主要是加强原材料与加工方面的价格沟通,以确保双方的竞争力,例如生产一辆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比不上别人,那么可以和钢铁厂沟通,让钢铁厂方面特例降低钢铁价格,以保障汽车厂家的生存。

重点就在于团结,让这些企业团结在一起。

世界上有两个东西可以让人团结,一个是共同的理想,一个是共同的犯罪,或者还有共同的利益,这可以归结于理想或者犯罪。

这些企业的团结则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方面的,共同的理想很简单,那就是复兴民族资本,让民族资本成为世界最强。共同的利益则是相互的合作,产生更高的利润。

这种合作超越了辛佳迪的模式,因为这是跨行业的,而在内部又是一种竞争的模式,在外部才是一种以合作方式进行垄断的商业行为。

内部是不允许进行垄断的,这是夏钧定下的原则,但竞争也要遵守基本原则,谁不遵守原则谁就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而在外部则是尽量减少竞争,以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国家的资本进行竞争。

……此时华东七省不仅是农业、工业、建筑业的繁荣,服务业也开始有了发展的苗头,在政斧的严厉监督下,大批具有诚信品质,根正苗红的企业发展了起来,企业富裕起来了,人民也逐渐富裕起来,服务业自然也就开始出现了。

教育部的扫盲学校也开设了许多,这些学校绝对是火爆无比,大量工人想要脱盲,因为脱盲之后可以成为技术工人,一些品德好的甚至还可能被政斧聘用为行政人员,虽然数量并不是太多,但具有模范意义。

夏钧最近为了鼓励民众脱盲,还特地颁布了奖励法案,任何汉籍人员成功脱盲之后,政斧马上奖励其五元复兴币。

奖励虽然不是太高,但起码是有物质回报的。

就算是每年有两千万人脱盲,政斧也付得起这个钱,那也才一亿元而已,这和提高人民整体素质来说只是小投入。

这个奖励法案得到了社会上下的普遍支持,而且夜校、诚仁学校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这些诚仁学校是免学费的,但不提供伙食。

而且这些诚仁学校类似与流水线教学模式,每个学生上完今天的课程,明天可以不来,或者过一个星期再来上课,依旧有接下去的课程,因为学校将课程分成若干个段落,老师会根据当天参加某一个段落的人数来安排课程,每个上诚仁学校的只要把自己上到什么进度记清楚就行了,如果某些课程上了没掌握,还可以重复的上。

而且由于参加诚仁学校的人数较多,因此也不用担心人数太少不好安排课程,反而是要担心人数太多的问题。

诚仁学校人数太多,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慢慢来了。教育部的很多师资都投入到外省去了,暂时没有那么多的师资用来增加扫盲的规模。

不过再等两年就好了,此时已经有学生从学校毕业出来从事教育事业了,过两年师资就能够做到足够多。

就认字方面,华东自治政斧编写的‘新华字典’成了扫盲的利器,很多学生学完拼音,自己在家里就能把字认上许多。

而且教育部很快在新华字典的种类中增加了一种扫盲字典,扫盲字典就是把正在脱盲的人需要认识的常用字列出来,然后加在原本的新华字典后面,否则新华字典那么多字,要想学完得花多长时间?

就脱盲来说,一般认识一千个字就足够曰常生活使用了,每天认三个字,一年下来也就是一千个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