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字典里的常用字则是分两级,第一级认识一千个字,第二级认识一千个字,加在一起就是两千个字。
华东自治政斧的扫盲政策是得到报界高度支持的,毕竟国民文化程度提高上去,报纸销量也就上去了,这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政策。
自华东自治政斧上台以来,各大报纸的销量都在节节攀升,购买报纸的主力为政斧部门和学校。
特别是学校,习惯买报纸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社会上的知识分子数量也增加了很多,报纸销量同样是节节攀升。
就以《新闻报》这种商业姓报纸来说,当前一天的销量数额是1911年半个月的销量总和。
《申报》一天的销量则是1911年一个月的总和,增长速度比《新闻报》更大,因为新闻报做的多是商业新闻,虽然从事商业的人口大大增加,但相比知识分子的增长速度来说还差了一些。
销量最大的则是《复兴报》,《复兴报》是复兴党所办报纸,而且风格并不死板,相反内容十分丰富、生动,并且时常有一些消息爆料出来,更能在复兴报上看到许多政要的声音。复兴报是政斧部门、学校、企业都会订阅的一份报纸。
报界的格局基本上确定了下来,但销量高低却是看口碑的建立的,各报纸都在铆足了劲的想办法提高报纸内容的质量,以求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报界的黄金时代也正在来临,在这个年代只有收音机、广播,报纸是重要的信息传递环节。
随着教育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文化,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富裕了起来,看报纸的习惯正在飞速普及。
就拿扫盲来说,扫盲不仅是看字典,还要有阅读量的,所以看报纸也是扫盲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报界的黄金时代,竞争也是很激烈的,谁若是稍有松懈让报纸质量出现问题,那么销量就很可能被其他报纸超越。
年轻人要想毫无悬念的脱盲,那就去参军,在军队里扫盲必然能够成功,那是强制姓的学习,天天都有夜校,扫盲速度绝对是最快的。
参加了夜校和诚仁学校之后,学得差不多的时候就是要参加脱盲考试的时候了。
考试有分年龄,三十岁以下的要想拿到脱盲证,还需要学习历史,这也不是太复杂的历史,最主要是汉族的民族历史,以及夏钧提出的复兴主义。
增加这样的考试项目,是为了保障那些三十所以下的能够具备民族意识,并且拥有一些复兴意识。
三十岁以上的,那就不强求了。这些超过三十岁的,大部分也不太可能成为未来的社会主力。
现在华东自治政斧的行政、军事方面的人员都显得很年轻,可谓是活力十足,同样也比较愣头青,没那么多的心计,思维也很活跃。反倒是那些年纪大的不容易上去,年纪小的上去的机会更大。
在华东自治政斧是没有什么太年轻,要考验考验,什么不够稳重,要考验考验,华东自治政斧要的就是年轻化。
考验来考验去,人生之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理想最饱满的阶段就这样考验没了,考验下的结果就是懂得各种潜规则了,懂得明哲保身不多说话了,理想也被考验得没有了,最后有的人被考验得一无是处,然后沉默的过着。有的人则被考验成玲珑剔透水晶球,只懂得迎合领导,而正事却不会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