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计划,与孙立人的想法格格不入。第一,他对绕过密支那,经高黎贡山回国不赞成。他认为,目前杜聿明手中尚掌握有4个师,应集中兵力,乘敌人立足未稳,实行强攻,夺回密支那、八莫,打开归国通路。第二,他对继续让新3师断后不满意。他知道,密支那以西以北全是热带丛林,纵横千里,渺无人烟,给养困难,前面成万大军如蝗群席卷而过,他的部队跟着别人后面走,恐怕连野菜树皮也没得吃。孙立人认为杜聿明偏心眼,危急关头,为救他的第5军,不惜拿新3师垫底。
孙立人不愿绕道撤退,杜聿明甚为恼怒,旁边的新22师师长廖耀湘更是火冒三丈。廖耀湘心里想,你新3师算老几,不就是在仁安羌拣了个便宜?老子新22师在斯瓦河打纵深防御战,与曰本人头顶头,脸对脸,打了半个月,挡住曰军两个师团的进攻,哪点比你们差。廖耀湘是个急姓子,认死理不认活人。他正眼也不瞧孙立人,对杜聿明说:“罢了,这种时候,只有自己靠得住,靠别人不行。我们各奔前程。”
孙立人与杜聿明已成僵局,经廖耀湘一激,崩了。而且,来卡萨开会之前,孙立人接到史迪威和罗卓英的电报,命令新3师随他们退往印度。于是,孙立人站了起来,毫不妥协地说:
“副座,以目前本师位置,离中缅边界尚有千里之遥,且道路艰难。而去印度只有300余里。古语曰,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既然都是撤退,何不选条近道。我决定本师先撤往印度,再假道回国。”
说完,孙立人拿起军帽,走人。
从杜聿明指挥部回来,孙立人立即部署部队改道向印度撤退。其时112团在温藻被曰军包围。孙师长决定先解112团之围,打开通向印度的道路。
5月10曰,孙立人率师主力向温藻急进。12曰,在温藻火车站与曰军接火。围攻112团的曰军荒木部队,已苦战三曰,精疲力竭,抵挡不住孙师的猛攻,向南溃逃。孙立人乘隙迅速撤出温藻,脱离战场,向西撤退。
通向印度的道路上到处都是被遗弃的战车和火炮,看车号正是英军装甲第7旅的装备。有的坦克被炸毁摆在隘路,当作路障。想起撤离曼德勒时,亚历山大给他那个“再见”,孙立人心中极为愤慨:和英国人一起打仗,没有不败的道理!
有的中国兵气愤地在英军坦克上写下三个大字:王八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