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却道:“属下不明白大司马是什么意思。”
刘虞不满道:“少给我装糊涂,若不是你让你那个堂弟暗中使坏,袁公路又怎会突然变节的?”
公孙瓒却说:“他会变节那是他的意愿,若他能坚定自己的想法,又岂会随意变节呢。”
刘虞气道:“强词夺理!你、你……给我滚远一点,我以后不想再见到你。”
刘虞的性格是比较刚直的,或者说坚守大义的人都是比较刚直的,而坚守大义的人说话都比较随心,在面对执迷不悟的人通常也都没什么耐心,既然道理跟你说不通那你就离远一点。
当年的孟子就是这样,国君昏庸,怎么说都不听,一气之下便要离开,朋友劝他再考虑考虑,却遭到他一阵痛骂。当然只是语气重了些,却并非以脏字来辱骂的。
公孙瓒也愤愤的甩手离去,觉得刘虞是把自己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也不想想那袁术是什么样的人,若真让皇帝落在了那样的人手里还了得。
虽然公孙瓒的心里很生气,但一想到自己突然多了个盟友,不禁立世的底气又足了起来。
刘和那边没有动静,引得刘协这边有些惴惴不安。
刘协在想是不是事情泄露了出去,刘和已经遭到了董卓的毒手呢?但是这许久也没听说长安城中又有哪位大臣被董卓杀害了。难道是半道上遇着了强盗,被强盗杀害了吗?还是说遇着了野兽被吃掉了呢?
总之刘协的猜测是颇多的,甚至于他还觉得刘和是不是被狐狸精给迷走当丈夫去了。
时间慢慢的流逝,刘和从袁术那里逃了出来,一步也不敢停的一路向北。刘和又一次经过了长途跋涉来到了冀州境内,中途都换了好几回马,这一次他又打算好好的歇一晚上再启程。
刘和已经听说了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已经决裂的消息,心想袁绍应该不会帮着袁术来堵截自己才是,再加上以前他也一直听人说过袁绍是如何的彬彬有礼、礼贤下士,所以他便打算去袁绍那里借宿一晚。
奈何事情往往总是会出人意料,袁绍似乎也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是个善主。
结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欲知详情,还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