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第二十四章 固若金汤(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写完这几个字后,黄石就开始考虑南海的问题,毛文龙要派他一个子侄去琉球:“毛承运,毛文龙的嫡亲侄子啊。”

收买毛承运的亲兵队长花了不少银子,不过黄石觉得很合算,因为毛文龙给他的交代现在一清二楚了。毛文龙告诉他侄子不要和曹寿、汪百孙起冲突,他到琉球后要好好学习,要做出一番成绩让大家心服口服。毛文龙还提醒他曹、汪二人现在的地位是一刀一枪从战场上挣回来的,一开始难免会对他有些轻视。

“只要是人就难免会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自己的小算盘就难免疑神疑鬼。黄石想多为他自己留一些银子,这点心思我早就知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他是怕你会告状。我和你说这些的意思就是,只要琉球大面上过得去,曹寿、汪百孙给黄石偷偷截流些银子你也要装看不见。”这些复述的毛文龙原话让黄石心里冷笑了一声,派人去琉球就是不信任他,更是派去监视曹寿他们,毕竟这些军队在万里之外,毛文龙不放置个亲戚也心里也不踏实。

“毛承运还对毛大人说,黄参将是毛大人的心腹爱将,曹寿他们本来就是黄参将的部将,他们心里向着黄大人多一些也是人之常情。他还对小人说毛大人也说黄大人是多虑了,不过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地,毛承运还年轻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听完这些话,黄石知道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就叫来人离开了。

在毛承运出发前,黄石已经部署好了一切行动细节,毛承运的亲兵队长既然上了贼船就不要想下去了,要他办的事情黄石也都交待过了。“当然他不知道我的全盘计划,更不知道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命运。到了琉球一切就在曹寿的掌握中了,把他们全杀了灭口,就根本不必担心会泄漏了。”黄石写好了给曹寿的密令,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已经完美无缺。

……

安徽并不是一个很富庶的省份,河南也不是,这些黄石都知道,但是在小马哥的描述里他才知道原来这么穷,辽东战事兴起,朝廷增加辽饷三百万,让穷人苦不堪言的生活雪上加霜,大批的农民变卖了不多的家什才能凑够官府摊派下来的新税,收成不好的人家只好去借高利贷。明朝的路引制度将农民牢牢绑在自己的土地上,他们除了眼前守着的黄土,没有任何可能的其他收入。

小马哥报告说他已经收购了很多男丁的,黄石的要求很简单:未婚或者丧妻的男子,只要没有家室负担就可以。收购的价格很高,二十两银子一个人,要为主家当十年脚夫、奴仆,十年后就可以用五十两银子自赎。

这个价格让不少穷人开始心动,小马哥说过了,虽然辛苦但是每天有两顿饱饭,还有八钱银子的月钱,干得好逢年过节还可以有赏。毕竟这个不是一辈子卖身为奴,也不用改姓陈。何况不算赏钱,十年月钱加在一起也有六十两了,再加上零七八碎的收入,他们以为总能把自己赎出来。

于是不少穷得娶不上老婆或者把老婆卖了抵债的汉子都前来报名,小哥马派来了一些人去验货,把报名的男丁个个脱了个精光,挑牲口一样统统仔细检查过。那些幸运者领到了货真价实的二十两白银和一套新衣服。也都在写着“生死有命”的卖身契上按下了手印。

现在这些壮汉正分批领到扬州。他们在路上被告知主家姓陈,在扬州开了酒楼、商行,要是有官府问起来,报上扬州陈老板的名号就可以了,要是被流氓欺负,就说是陈老大的家奴。小马哥预计每年可以收购一万到两万男性,官府发给了正式的路引,一切都运行良好。

此外,精铁打造的日本小太刀早已顺利运到扬州,整整五百把,小马哥亲自验过了数目。经过几次在码头和商行的伙计斗殴事件,陈记商行已经在扬州站稳了脚跟,敢故意和陈记商行对着干的人已经很少了。

不过黄石也从报告中看到了隐忧,本来他估计这些穷人没有钱雇讼师写状纸,那么只要买通了官府,他们就算跑去县衙门外喊冤,跪断了腿也不会人理,但是凭空跑出来了一群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秀才,他们竟然不收钱就义务给斗殴事件中的死难者写状子,这些人身有功名,击鼓鸣冤的话县太爷也不能置之不理。

受到东林党影响的年轻士人有一种报国无门的挫折感,这种变态心理给黄石造成了很大困扰,因为一旦这些心理变态在游学天下的旅途中遇到什么不平事,就会像发现臭鸡蛋的苍蝇一样嗡嗡围上去,为不识字的贫困百姓击鼓鸣冤,为备受欺凌的穷苦农民仗义执言是他们最喜欢管的闲事,黄石估计这也是欲求不满的一种表现。

小马哥提到的解决办法很有趣,最近一切案件扬州府断定,是另外一家胡记商行杀人嫁祸的毒计,企图打击竞争对手陈记商行。结果小马哥的大掌柜山鸡也有惊无险地出狱了,为此陈记商行还包了扬州最大的欢场宜春院一晚,给这些入狱的兄弟摆酒设宴压惊。

黄石当即在回信中批复,因为扬州府断案如神,所以小马哥一定要订做一个匾额,刻上“明镜高悬”四个大字,让货行伙计披红挂绿,敲锣打鼓地给衙门送了去。

“真是麻烦啊,硬的不能来,软的未必能行得通。”这种办法总不是长久之计,黄石知道虽然封建社会号称人命关天,但是死百十来个穷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如果几个有功名的读人出了什么事情,那官府是一定要置身度外了。

“给孤儿寡母打官司不收一文钱啊。”看过小马哥的报告,黄石知道这些二百五文人恐怕不是轻易能收买的了的,这些受到儒家教化的读人,心中希望的就是能振作大明,重塑汉唐雄风,他们更不承认大明官场潜规则的合理性。

小马哥特别提到了一个叫赵敬的搅屎棍,本来嘛,陈记商行也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如果有死难者,根据黄石的指示会给与一定的补偿。毕竟这是明朝人民,他们的历史局限性蒙住了他们的双眼,看不透资本主义必然兴起这一社会客观规律。所以如果有人螳臂当车,被社会发展的巨轮碾得粉碎的话,黄石心里还是有一些怜悯的。

而以这个赵敬为首的一小撮抗拒历史潮流的反动生,竟然煽动那些家属要坚持到底,不依不饶地拒绝了小马哥伸出的和平之手。人都死了,大家也都很伤心,家属得到一些银子过得好一些不是更实际吗?但是眼下这种双赢的和谐局面正在被破坏,把人民内部矛盾扩大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