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莽的登门造访,刘歆本不应有什么特殊的表示,他俩在陈参门下时就是师兄弟,再加上王莽于王凤死后加入到黄门郎的行列中以来,他俩之间的这种互相串门早就成了茶余饭后的经常性活动。(_)
可今天不一样,刘歆神情显得十分尴尬,应对之间,竟有些语无伦次。
王莽也觉得奇怪:“于骏一向爽快,与王莽无所不言,今日为何吞吞吐吐起来?”
刘歆叹口气:“巨君,咱俩关系一向不错,我的心事你还不知道?”
王莽一看就明白了:“噢,子骏还是为令兄之事?”
刘歆脸色一红:“巨君聪慧,一点就透。家兄素性耿直,口无遮拦,狂儒一个,对君家诸父,获罪非止一次了……”
刘歆的父亲中垒校尉刘向死后,他们家就成了没落宗亲,但在怎么没落,也是宗亲,眼见王氏外威集团日益强大,心里自然是有所忧惧的,就凭借亲戚关系,没上向汉成帝上,唠叨唠叨,提醒提醒。
刘歆之兄不愧狂儒本色,曾多次以解释灾异为由,向汉成帝呈上“封事”,切陈利害,斗争矛头直指王氏家族。其中一道封事中,更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从春秋时代的权臣故事开始,到秦昭王的三位舅父乱政,在到秦二世把大权全部委任于赵高,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终于酿成大祸,胡亥自食恶果,在望夷官被阎乐捅了一刀,一命呜呼。
再到本朝高祖龙归,诸吕无道,太后的两个兄弟吕禄、吕产,据相将之位,握南军北军重兵,还被封为梁王赵王,骄横蛮顽,险些毁了刘氏江山!要不是绝侯周勃、朱虚侯刘章这几位忠正大臣竭诚尽节灭了诸吕,陛下今日还能在这儿坐北朝南吗?
再看看当今朝廷,王氏一族中,光是有资格乘坐大红轮子华丽车辆的官员,就有二十三人之多!一个个穿青着紫、佩饰貂尾,人五人六的。大将军王凤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作威作福,明明是行事污浊却标榜清廉,明明是私欲横流却假托奉公。
他们依仗太后的尊贵地位,滥用陛下的甥舅亲情,干了多少不得人心的事!他们拉帮结伙、立党营私,执掌政权中枢,党羽遍及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王氏关系网!尚九卿州牧郡守,这些里里外外的朝廷要员,全都是跟王家有瓜葛的人。
……最可气的是对于大汉刘氏宗室公族,他们采取了排斥和孤立的政策,对于其中有知识和才华的,更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坚决摈于公卿之外,不让这些人在朝中担任官职。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唯恐分散他们的权力呀!
再看看他们是怎么利用历史为现实服务的,他们对孝武皇帝时的燕王刘旦在元凤元年谋反的例子反复强调,抓住不放,用意就在于惑乱陛下,让您误认为宗室不可信任。而对于吕氏、霍氏这些历史上外戚乱朝的事实,却讳莫如深、百般回避,无非是怕您产生联想,动摇他们的地位。
……
您就该颁发明白无误的诏命,吐诉功德无量的御音,从此亲近宗室,该用的大胆使用,远离外戚,该罢的坚决罢免。让外戚们都回家休息,以此来效仿孝宣皇帝的行为,用优厚的生活待遇安抚外戚,同时控制他们的政治权力,这才是真正服从太后的意愿,为外戚谋福利呢!如此一来,王氏外戚得以永存,不致于落得像吕霍那样的下场,而刘氏天下可以长安,不会有亡国的忧患。这是和睦内外两家,使之子子孙孙永绪无疆之计,如果不这么办,齐国的田氏之乱必将重现于今天,晋国的六卿之祸必将再患于大汉,陛下不可不深思,不可不早虑!
刘歆之兄的这些封事,本来是绝密级的文件,可王家也不是吃干饭的,早在汉成帝左右安插了不少眼线,没屁大点儿工夫,一五一十就全让王家知道了。
所以,刘歆今天见了王莽,就有点不大自在。
王莽摆摆手:“令兄对我们王家有些意见,这谁都知道。平心而论,令兄的建议虽然有些私心,也未尝不是为王家考虑……”
刘歆笑道:“我说句实话,巨君兄,您那几位堂兄弟,也闹得实在有点儿不成体统,我对他们还真是看不惯呢!”
王莽道:“他们是他们,迟早都会被收拾掉,有他们哭的时候,你就等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