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说让某人回去的话,那是要成为政敌的,今后是必然不死不休了。
劝回去养病不行,考场配备的医官又查不出他的病。王文二人不得不更改计划。
本来是想巡完一半,再去宁采臣那儿,这样才不突兀。可是现在为了同僚之谊,一排考监的一半都没巡完,便直奔甲排而去。
丙排的考生在松了口气之余,也在暗暗猜测,甲排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需要劳动三位主考的大事发生了吗?
不是大事发生,而是比大事更大的事。
一开始,宁采臣在他们眼中只是出彩,只是救命符,但是现在,他们却是怀着去面见未发迹前的“蔡京”的心情去看的。
他们小心又轻缓,唯恐惊动了宁采臣。
按规定,主考官关注某个士子,这个士子是需要站起,双手下垂,以示公正的。
但是三位主考打破这从真宗朝传下来的规矩,就是差人想提醒一下这位士子,三位大人来了,也为他们所制止。
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在张扬着文人士大夫的高贵与优雅。
这形态,宁采臣显然是满分的。古往今来,多少科场豪杰倒在了这长相之上。
当今官家对美的追求,更是近乎苛刻。宁采臣的长相却让三人不断点头,有了点他头名的念头。
这长相,点了头名,也不会因长相而被刷下。他们自然心中有数。
他们不想惊动宁采臣,但是宁采臣又岂会发现不了他们。以宁采臣现在的耳聪目明,百米之外,他便发现了他们要过来。那么急促的脚步声,想不注意都难。
只是要抬头吗?
恍惚间宁采臣似乎记起,昨夜他忘记在脸上显现幻道了。
这判笔可勾阳人生死,但也不是随便勾的,有功加寿,有过减寿。以徐海的作为,宁采臣以为他死定了,也就不浪费精神力,以本来面目对他。
只是谁又能想到,一场杭州大瘟,他这动口的比自己这出钱出力的功德还大。这便是官与民的差别。民,只能一件件去做,一个个去救;官,却是一张口,便是一大片地方的百姓同时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自己要不要抬头?
宁采臣边思考着,边手中煮起了茶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