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其他省份的航海业也在发展,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这四省同样也发展起了航海业。
但相比福建地区形成的子弟皆向往海洋来说,还是有差距的。
帝国政斧此时正在福建加强这种风气,鼓励福建子弟走向海洋。海洋虽然有危险,但这点危险必须克服。要无畏的走出去,去海上拼搏。
此时中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造船业、海洋运输业等产业。
而福建、浙江、广东三省又有大量的华人出国谋生,前往其他国家经营商业,在沿海地区形成了诸多侨乡。
运输业方面英美采取的应对策略就是联合,对中国海洋运输业进行排挤。但中国海洋运输业就如当初的德国那样,擅长开辟新市场。
中华帝国与很多落后国家都建立了贸易关系,中华帝国从那些小国那里买来资源,然后把商品卖给他们。
英美曰的联合,并不能在全球垄断运输市场,中国远洋运输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但却可以顽强的生存。
没有别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的这么多的商船,很多都是夏钧直接从兑换平台上买的。
华东远洋运输公司甚至可以不盈利,只保本搞运输。
就算是保本运输也有诸多的好处,第一是为国民提供了就业,第二就是不断靠这些成本继续制造贸易逆差。第三个就是打压其他国家的运输业。
面对英美曰的联合打压,中华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首先就是提高服务质量,第二就是削价。
把价格削减到英美曰完全无法竞争的程度。
华东远洋运输集团因为船只没有多大成本,因此成本极低,可承受的削价范围非常大,大到在英美曰的运输业拍马都赶不上的程度,如果英美曰的海洋运输业按照中国的价格来搞,那马上会亏损。
削价竞争不代表中国远洋运输业会亏本,因为中国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有本国的支持。
本国的运单多是按照原价格,一些接受了原价格没办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商品,则给与同样的削价价格。
这属于华夏会内部的运作,哪种商品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拿出点钱来支持运输业也是可以的。
因此尽管是削价到没有利润,华东远洋运输公司依旧可以依靠本土市场持续盈利,从而可以对船只进行更新,以带动造船业。
现在夏钧自然不可能在兑换平台上买货船了,因为造船业发展起来了,自己能造不自己造,会使造船业遭受损失,从而使国民失业。
不过削价程度远还没有那么严重,华东远洋运输公司目前的揽载价格,还是维持有一些盈利的,但这样的价格也不是英美曰的海洋运输能够承受得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